本专题讲述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其中既 有农民革命战争,也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 义革命,还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 主义的同时,肩负起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任务,同 时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领导人提出了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 主革命的先声。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完成了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 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进行了国民革命、土地革 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 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 太平天国运动
课前预习
栏 目 导 航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 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通史坐标: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背景 (1)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鸦片战争后,外 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导致沿海农民和手工业 者失去生计。 (2)阶级矛盾尖锐: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 的土地兼并与盘剥,激化阶级矛盾。
(3)客观因素:连年的自然灾害。 2.准备: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 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 3.爆发:1851 年初,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 “太平天国”。 4.初步建立政权:在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奠定太 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5.正式建立政权:1853 年,太平军定都天京,正式 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6.全盛 (1)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在北方的统治。 (2)西征: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 据地和物质基础。 (3)天京突围: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军江北、江 南大营,巩固了天京。
19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既有外国 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也有地主阶级和农 民阶级的矛盾。就太平天国运动而言,其根本原 因依然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因为太平 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目标是推翻清政府,而且当 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还没有完全 上升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颁布。 (1)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 社会。
(2)内容 ①土地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 “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 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 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 国库的分配原则
。
(3)评价 ①进步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 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 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 结晶。 ②局限性:具有空想性,实际上并没有真正 实行过。
④其他: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 机构。 (3)评价 ①进步性: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 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的潮流。 ②局限性: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 新篇》的经济主张是互相矛盾的。前者企图 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 制,废除商品经济,违背时代潮流。 后者主张 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私有制,顺应 时代潮流。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②直接原因: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 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