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优质课小结
本学期,在学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们五年级数学组的刘香老师上了一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吴婷老师上了一节《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两节课都是在提前两天由校长安排课题的情况下讲的,教学设计是由自己自行设计,充分体现了个人的教学能力。
(一)做课亮点
这两节课都是经过参赛教师的精心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准备上都比较充分,有以下亮点:
1、教师都能够吃透、挖掘教材,发挥了教材的最大育人功能。做课教师都能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知识,获得最大的收获。原州九小的蔡永香老师深挖教材,有效控制教学进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扎实高效。头营小学的赵瑞霞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自制教具,课前让学生进行实际生活调查,为整节课打下坚实的成功基础。
2、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取舍、整合,拓宽了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逻辑性和实践性。清河十里小学的王桂林老师整节课重点突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中河庙湾小学的雍振荣老师整节课突破教材,从儿童感兴趣的玩具入手,重新设计教学过程,用活教材。
3、关注了三维目标的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将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他们三者之间可以形象地表达为“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花果,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杠杆,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这些教师在教学中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更重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六小教师李杰充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大胆放手,整节课学生学习愉悦轻松,兴趣盎然,达到预期目标,是学生的学习全面得到提升。
4、教师都能选取生活化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新课导入新颖有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这些教师的情境创设和新课导入的方式根据教材和学生而设,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切入口,为新旧知识的过渡搭建了桥梁。东郊小学的靳荣老师收集日常生活学生常见的具有典型的统计图引入课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一下子紧紧吸引到课堂上来,从学生熟悉的父母之爱记录学生身高体重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演示细致精炼,过程直观高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西关小学的李凤君老师充分选取生活中体温变化,学习科普读物的统计图,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从学数学到用数学。
5、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主体地位凸显。每位做课教师都注意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去自主学习,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做到了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的效果。四小教师李彩萍采用小组讨论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6、能正确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人说“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没有生成的课是不够精彩的。”教师在教学前多一份精心的预设,教学中就会多一份动态的生成。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更好的完成预设。三小的马文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灵活处理课堂中的问题,将教学设计和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张易小学的谢飞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找到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7、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教师们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既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重视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从导入、观察、猜想、自学、合作、思考、交流、验证到得出结论,从学生自主探索,初步感知到有层次的联系、深化理解、巩固新知、拓展延伸,使多元目标得到落实。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在学生
获得知识的同时都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能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容量适当,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原州十小的王海燕老师整节课设计流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掌握知识,学会了学习方法。
8、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手段的有机结合。19名做课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现代化的课件和传统的板书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取得了良好的直观效果,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与教育。
(三)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即便是一堂十分精彩、令人称羡的优质课,也仍然存在可以考虑或需改进之处。因此本次参赛的课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1、部分教师在上课时还是不能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是否还可以少说一点,让学生多说点、多做点。当教师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是否还能顺藤摸瓜,探究一下“为什么”不要急于转入下一个环节。
2、个别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还有待于提升。在 …… 此处隐藏:50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