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我国科技期刊的校对研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5-07-07   来源:未知    
字号:

我国科技期刊的校对研究及发展趋势

华南国学杂志 2 6第2卷第5防医 0年 0 0期

我国科技期刊的校对研究及发展趋势周芳刘洪峨关键词科技期刊G 3 . 275

综述

张大春

审校

校对

研究

发展 A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的主要工作之一,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可见编辑工作,在刊物出版过程中的重要性。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期刊的整体质量,而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中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是编辑工作最后的整体质量把关流程。可以说,校对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期刊总体质量。为加强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更好的促进学术交流、科技进步,期刊校对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期刊界的重视。1科技期刊校对研究的历史发展校对是由校、 校徘、校勘演化而来的。从春秋时期正考父校商颂开始,我国的出版校对已有 20 80多年的历史。校摊最早出现于西汉成帝时代,唐宋以后

对研究成果不断有报道。校对研究的发展,不仅逐渐发展为多个学科,如校对历史学、校对价值学、校对功能学、校对心理学、校对方法技术学、校对模式学、校对管理学等,形成一个体系完备的校对科学,而且在校对实践中不断改革规范,使校对理论创新,校对研

究不断完善,如校对心理、校对人才和校对管理等,以及理论体系和观点的创新。2科技期刊校对研究的现状2 1校对功能的研究 .

校对的主要功能为“ 校异同”校是非”校异与“。“同”要求校对人员在校样上改正排版与原稿不符的各

种差错,使校样如实反映原稿的内容,属一般性技术工作;校是非”“则在做好“校异同”的基础上,还须善于发现原稿上的差错,需要校对人员掌握各种知识和

演化为“校勘”。由于受限于但是的生产力水平,直到纸和活版印刷的发明,编校才分离。到了近代,由于铅活字和机器印刷技术的引进,我国出版生产发生革

经验。传统校对以“校异同”为主,主要职责是依据原稿消灭排版的差错。在现代校对功能中,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校异同”校是非”与“不能截然

命性变革,“校对”概念逐渐形成并成为独立工序〔,分开,‘〕是互相联系、同时或交叉进行的1。另一方面, 3 1古代的校对工作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遗产,现代校对在新技术条件下,校对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众多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事实证明,校对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有规律的不可替代的专业。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校对在校对对象、功能、方法、技术、模式等期刊整体质量看出,只对原稿负责,则只能改正一半

方面都已自成体系,并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积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一直以来,尤其是整个 2 0世纪 8年代乃至 9年代初期, 0 0人们对校始终对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在实践行为上按经验办事,对校对的地位也没有很好的重视,认为校对是简单的劳动,不

的错误,不改正原稿上的错误,即使排版无一差错,还是不能达到编校质量的合格标准。所以,这两种功能的关系随着出版生产力的发展和校对客体的变化不断演变,校是非逐渐提升为校对的主要功能,校异同随之下降为校对的辅助功能。许多学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是随着计算机在出版业的应用,作者、编辑利用计算机进行写作及加工后,所排出来的字体、字号、版式等差错率一般比较低,但文字等差错却比较多,所收稿日期:06 9 8 20 -0 -1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重庆 403) 008

创造财富,以至在出版界酿成了“无错不成书”1[的怪 2论。在 19年 9 94月我国西安召开的首届“中国校对理论研讨会”才确立了人们对校对价值正确的认上,识。从 2世纪 9 0 0年代中期开始,校对理论研究、校

我国科技期刊的校对研究及发展趋势

华国医杂 2 6第2卷第5南防学志 0年 0 0期以“校是非”更加重要〔。但是,司不管校对功能如何变化,校异同”校是非”“与“互相联系是不会变化的,因此,校对人员“校异同”校是非”与“的职责也不会发生变化。

校对的地位和作用一直以来是校对理论中争讨 的话题。从轻视校对,到重视它的地位作用,其核心

22校对主体的研究 .

在于校对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的认识[。但是由于计 U 1]算机校对软件的问世,又带来新一轮的探讨。在 19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校对理论研讨会上, 98研究深人到与校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相关联的校对思维

221校对主体价值的研究: ..对校对功能的研究,必然引发关于校对主体价值的研究。在出版方式的变革下,人”“是校对中的主体。但随着电脑校对的应

活动、校对的阅读心理、校对的责任意识等领域的探讨。有人认为校对的地位和作用要从出版物生产过

用,人机校对的结合,校对的主体作用到底有多大成程和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的关系来考察。随着计算为讨论的焦

点。陈勇等[认为, 5]不能夸大校对软件的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编校合一的优势功能,人仍是校对的主体,计算机只能起辅助作用。使很多期刊开始尝试这 …… 此处隐藏:639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我国科技期刊的校对研究及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