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孩子在数学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说就得先想,没有脱离思维的语言。人们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严谨更灵活,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孩子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孩子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那么要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堂上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在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数学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己的想法时,要么就低头默不作声,要么就说来说去不知所云,还有些孩子就更可爱:“我是用脑袋想出来的。”或者是“我在心里面想的”。其实是心里知道但不知怎样表达。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在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结合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环境,让孩子想“说”
1、平等师生关系,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低年级孩子生性活泼,大部分爱表现自己。为什么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表现呢?原因有很多:不敢在大庭广众下独自发言、怕自己说错了老师会批评、怕说得不好同学笑话,还有的老师只请几个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回答问题,让多数孩子没有表达的机会。对于这些现象,老师得从自己做起。首先和孩子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毫无顾虑地大胆地“说”。例如:我在孩子不敢说时,我会微笑着对她说:
“说吧,没关系。就算说错了,老师也喜欢你。说明你在动脑筋想啊!”自然别的孩子也不会笑话他了。当孩子说得出色时,我会竖起大拇指:“你说的太好了,掌声送给你!”当有的孩子表达不自信时,我会期待地说:“其实你说得很好,来,再大声地肯定地说一遍!”其次要面向全体,让孩子有机会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能力水平各有差异,但让每一个孩子在自身基础上更进一步是我们的目标。比如我在请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孩子说时,我会这样鼓励他:“你也来试试,不会我们就来学,说不定你会说得很好!”这样给孩子增强了“说”的信心。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孩子“说”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孩子自然就会集中精力与老师共同来探讨,也自然就会想把心中的喜悦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抓住孩子好胜的心理,经常以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孩子:“谁愿意把你们的成果和大家分享?”“谁的算式会说话?”“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还有谁觉得自己说得比他更好?”等等,加上一些评比的机制,孩子们都不甘示弱,踊跃发言。
二、感悟体验,让孩子会“说”
1、引导示范,感悟数学语言。
孩子们光有说的劲头还不行,还必须要学会有理有据地“说”。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想要他独自说出个之所以然来,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那么,老师的引导、示范就尤为重要。通常,我们在教学时,
总是担心孩子年龄小,听不懂就不断地解释与重复,这样孩子就更不知道怎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所以数学老师的语言应该力求正确、清晰、简洁、生动、条理清楚,让孩子感受数学语言的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表达。当然还可以请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来带头示范,鼓励其他孩子也来争当小老师以提高发言的积极性。例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总结方法时,孩子们先总会说个位和个位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的数对齐。老师就要及时引导:个位和个位、十位和十位是相同的数位,我们就可以简单地说:相同数位的数对齐。然后请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完整地说一说计算方法,其他孩子也就慢慢领悟学会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
2、实践操作,体验成功快乐。
要孩子学会表达,老师得多给孩子创造“说”的条件。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孩子“说”探索的过程,通过各种学具、教具、电教媒体,让孩子感悟探索过程中蕴涵的道理,促使思维有条理、有层次,化内部的无声语言为外部的有声语言,从而促进孩子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计算教学,它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低年级孩子对于算理听时好像明白,但要真正把计算过程有条理地完整地讲述出来就比较困难了。我们就可以先借助学具边操作边讲。例如:学习56-18退位减法时,让孩子摆出56根小棒,然后要他们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结果。由于用了不同的方法,在汇报时就有了不同的表述:个位6减8不够,拿1捆拆散,与6根合起来是16根,16-8=8,再将3捆加上8根是38根;有的是先拿1捆,
10-8=2,再将36加上2得38。还有的是先从5捆里拿走一捆,46减8就得38.孩子在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过程中理解了算理,他们就能有条理地讲述计算方法与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表扬,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从而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3、合作交流,提升语言表达。
合作交流可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能使孩子 …… 此处隐藏:103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