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
落实“四基” “四能”的具体策略 金溪县实验小学欧阳凤
一、如何理解“四基” “四能”与时俱进地理解目标的变化 1.从双基到四基,是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 为了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 双基的内涵在变化。 概念、性质、特征、公式、法则、定律等 运算、推理、作图等 繁难的计算、复杂的问题解决等要删减 估算、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等要加强
3.基本思想,2010年《小学数学教育》10篇文章,进 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 为了提高数学素养。 4.基本活动经验,专家观点不一。建议不要从广义上理 解,什么都是就等于什么都不是。 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活动:购物、旅行、装修、调查 统计、投资理财、买彩票、预测体育比赛结果等 课堂上的活动:小组合作、观察物体、利用图形变换 设计或者制作、操作学具、拼平面图形、搭立体实物 、做游戏、摸球、掷硬币等等 5.四基目标的两个意义:一是为了现实生活,二是为了 进一步学习
6.四能强调三个联系: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结构, 知识结构 → 认知结构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是工具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是来源、二是应用 积累活动经验 7. 学会数学地思考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 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家陈省身说: “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 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会有很好效果。” 8. 发现问题:找到数量或空间的联系(规律)、矛盾 创新意识
二、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一)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根据课标、教材、教参等资料确定教学内容 的重点、难点,在知识结构中的定位,上下前后的逻辑 关系是什么,应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二)了解学生 根据已有经验、前测、访谈等了解学生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三)确定教学目标 1. 四基目标要具体、用词准确、便于落实和检测。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 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 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 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
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 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2.从进一步学习的角度,初中学到什么程度?小学生 应具备什么样的基础? (1)初中数学与小学有关的差错。
乘 法 口 诀 有 误
对 乘 方 不 理 解
移项是小学的知识, 利用等式的性质或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 关系
化系数为1是小学的知识
4 3 -23÷ - ×(- - )2 9 2 4 9 =-8÷ - × - 9 4
错误运用 运算律
=-8÷1
=-8
小学为了方便,整数的性质一般不研究0,导致到初 一时容易忽略0,而出现错误。 如有些学生认为下面的叙述是对的: 任意一个数的平方都大于0 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大于05 如果5a=3b,那么 b
=
3 a
(2)初中数学中考的水平。 北京市2012年中考试题。
哈尔滨市2012年中考试题。21.先化简,再求代数式1 x 1 x 2 ( ) 2 x x x x
的值,其中x=
3 cos300+
1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传统计算技能 的基础上,计算题的思维含量不断加深(培养计算中的推理能 力),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题目。 A.找数字排列的规律。 案例:找规律,填数。 1,6,11,16,21, ,…。 这列数中小于100的最大数是 ,第n项是 。 注:一个一个地加是算术思维,总结规律或建模是代数思维
B.计算中的规律。 案例:观察下列各个算式,找出规律,第8个算式是多少?,…
1+ =
,2+
=
, 3+
=
C.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的题目有很多,经典的如三角形数、 正方形数、杨辉三角形等等。还有用小棒摆各种 图形然后找规律。下面是一个开放题。 案例:图中每个小正方形方格的面积是1cm² 。 以给定的这条线段为边,你能分别画出几个符合 下列要求的多边形?面积是3cm² 的三角形,面积 是6cm² 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7cm² 的梯形。请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