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1【学习要求】
熟悉维生素D和钙的来源、代谢及生理功能以及两者的关系 掌握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
认识Vitamin D deficiencyRicketsTetany
2【概述】
定义:
好发人群:3岁以内的婴幼儿
典型特征: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骺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骨组织矿化不全。
临床上:婴幼儿表现为佝偻病(Rickets)。
钙:是骨骼生长、保持坚固的必需元素,是调节维持神经、肌肉、血
液、细胞膜正常生理功能及酶活性的必需元素,骨骼中包含人体钙量的99%。钙主要来源于食物和豆制品。
磷:常量元素,广泛分布在各个器官,以有机和无机复合物的形式存
在于所有细胞和体液,参与佝偻病的发病过程。
VitD: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与钙、磷吸收
和骨骼发育密切相关,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
3[病因] Etiology
日照不足,摄入过少,生长过速,疾病及药物影响,围生期维生素D
儿科学
不足
PS:高危因素年龄: 婴儿,尤其是早产儿
季节: 冬、春季
地区: 北方>南方
★骨生长:是基于骺板软骨细胞不断分化、成熟及骨化。 ★长骨生长过程:长骨的增长是骨干两端骺板的生长。
★骺板: 在骨骺与骨干交界处保留的软骨层。它的存在显示软骨细胞
仍有增殖能力长骨能继续生长。如骺板完全被骨组织所代替,骨骺与骨干完全融合“骨骺闭合”,骨即不再增长。
4【病理变化】
长骨干骺端:骨样组织堆积,临时钙化线消失,骺端增厚 颅骨:变薄、软化、骨化障碍
骨皮质变薄,骨膜增厚,骨质疏松
5【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好发年龄:3月至2岁
早期表现:神经精神症状
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变
快速生长的部位骨骼病变
★初期
多汗、夜惊、烦躁、枕秃等;血Ca↓; Pi↓↓; ALP↑; PTH↑;1,25(OH)2D↓;Ca×Pi<40;骨骼改变不显;
★激期
儿科学
神经精神症状加重,骨骼病变明显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
胸部:胸廓畸形见于1岁;肋骨串珠;肋膈沟;漏斗
胸;鸡胸;
四肢: X型腿;O型腿;手、足镯;
骨盆:
脊柱:
肌力↓:蛙腹,脐疝
血生化变化:Ca↓,Pi↓;ALP↑↑;Ca×Pi﹤30;
骨骼X线片改变:
★恢复期
症状、体征减轻;骨骼X片变化经2-3周就发生改善及血生化(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渐趋正常。
★后遗症期
重症愈后可残留骨骼畸形,无活动期症状,辅助检查正常,多大于2岁。
6[诊断 ] Diagnosis
◎综合日光照射不足及缺乏维生素D的病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
◎血生化和X片判定;
◎血清25-(OH)D2<20nmol/L(8mg/ml)
儿科学
◎年龄和季节;
PS:根据婴幼儿佝偻病防治方案及X线表现:
轻度:表现轻度的骨骼改变;
中度:表现典型而明显的骨骼改变;
重度:表现严重的骨骼畸形或功能障碍。
7【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软骨营养不良:
其他原因所致的佝偻病
8【治疗】 Treatment
目的:控制病情,防止骨骼畸形
消灭佝偻病的关键:早期综合防治(妊娠开始,1岁内为防治重点) 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
一、护理:
饮食;衣着;活动;日照;
二、维生素D疗法
※普通疗法:
活动早期:VitD3 2000-4000IU/d
活动期:1万-2万IU/d;
恢复期:预防量400IU/d
PS:4周后改预防量400IU/d。
※大剂量突击疗法:
儿科学
适应症:重症并有并发症及无法口服者。重者可肌注VitD320-30万IU一次,2-3月后给预防量400IU/d。同时补钙。
三、钙剂的应用:
四、矫形疗法:
PS:
食物VitD的含量
母乳 1 µg /L
牛奶 0.5~1µg/L
蛋 1.75 µg/100g
黄油 0.75~1.5µg/100g
强化食物Vitd含量
AD强化奶 15µg /L ( 9.75µg /660ml)
婴儿配方奶 10µg/100g (758ml)
奶米粉 10µg/100g(4µg /40(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