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计划及教案(一下数学)
教学总目标:
经历对半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1.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十几减几);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食物的顺序;
3.进一步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课时:1课时
教学复习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十几减几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20以内的加减法。
14-5=16-9=13-4=
12-8=11-6=9-6=
3+5=7+4=5+8=
2.默写数字1-100
3.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56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4.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一;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跳绳比赛。
跳绳成绩记录表
姓名笑笑淘气奇思
成绩 12下5下 19下。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二、回顾与交流。
师:
1.你认识了哪些数?能按顺序数一数吗?
学生同桌互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32这个数?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除了书本中的表示方法,还可以用图形表示等。
3.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一说。
请学生举手回答,让学生明确比较数的方法。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三、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板书设计
二十以内的加与减
数的大小与比较
数的表示方法
数的计算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观察物体、有趣的图形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复习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学过的图形都是什么样子的?
二、有趣的图形。
1.找一找(机器人,汽车)
请学生独立完成,不同的图形做个标记。
2.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连一连。
小男孩看到小狗的背面,小女孩看到小狗的侧面。
3.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书本18页第21题)
判断:谁坐在小熊的正面?
4.用附页图4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
(1)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3)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学生独立折一折,请学生上台演示折法。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