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 意,积累重点字词。 2、能说出文章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3、让学生能结合实际说出对 “人和 ”及“得道”的 理解。
了解孟子及 《孟子》一书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 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 痛苦。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宣扬“仁政”、“王道”。曾游说梁 、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弟 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 ,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 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现 存七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 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政治主张、个人修养等思想观点 和政治活动的书。与《论语》、《大 学》、《中庸》合称“四书”。
预习检测1、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是继孔子以后 孔孟 “亚圣” 之称。 ”,有 2、孟子主张行“ 仁政 ”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 了“ 民贵君轻 ”的主张。 3、《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 所作, 是儒家 的 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与 《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
目标一: 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 意,积累重点字词。 自学指导一:内容:课文 方法 ;听读、诵读、独学、讨论、交流 时间:15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重音明确。 每人一句轮流翻译,向全班同学展示你归纳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疑难句子 。看ppt口 头作答。
目标一: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 意,积累重点字词。自学检测一:1、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而不胜 。 guō 米粟非不多也 sù 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yù 城 /非不高也 。 亲戚畔之 pàn 故/ 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2、每人一句轮流翻译,向全班同学展示你归纳的通假字、 一词多义、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疑难句子 。看ppt口 头作答。
一、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有利于作
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 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 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重点字词梳理 1、词类活用环名词作状语 包围
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固 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 威 2、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重点字词梳理3、古今异义: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 母系亲属 亲戚:古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去 古: 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城 古: 专指内城 今:泛指城市 兵 古: 兵器 今:士兵 郭 古: 外城 今:姓氏 委 古 :放弃 今义:委任 域 古: 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 是 古: 这 今义:判断动词
要点归纳一 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 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朗读节奏划分技巧: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并列 短语间要停顿;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 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注意通假字 读音,通谁读谁的音。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 留、删、补、 调、替。
目标二、能说出文章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自学指导二
。
请同学们依据板书提示,形成背诵思路,快速背 诵课文。 内容:课文 方法:独学、讨论。 时间: 10分钟 要求:理解孟子的观点,并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 路
自学检测二 请同学们结合手中资料,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的结构。尝 试背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 么论证方法? 本篇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从“攻不能胜”和“防不能守” 两方面分别论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由战争 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施行 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最后把“多助”与 “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结构梳理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 …… 此处隐藏:49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