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下学期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学期期
中联考历史试题
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
A. 工具种类繁多
B. 生产自给自足
C. 注重精耕细作
D. 经济发展迅速
2.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
A.工匠优秀,原料上等 B.技术高超,不计成本
C.规模生产,面向市场 D.分工细密,管理严格
3.《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58—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4.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5.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
6.明初,有隶属官府的工匠,因为不堪官府奴役,经常怠工、逃亡。嘉靖年间,政府允许工匠以银代役,每人每年四钱五分,称“匠班银”。这一变化反映了
2018-2019学年下学期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7.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对这种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知识分子与商人群体由对立走向合流
B.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
D. 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8.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9.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 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 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
10.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A.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失败了的抗击外来侵略运动 D.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B.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2. 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2018-2019学年下学期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13.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
1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