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贵港市港北区县西小学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学科教学历来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
一。就数学课程而言,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对近几十年以来各自数学教育进行全面考察,出台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方针及其进程,并就问题解决、强调数学应用、加强数学交流、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自信心等进行国际性学术探讨,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在深入思考和研究课程改革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然而,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师资少、办学条件有限、班额大的问题在短时期内还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尤其在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大班额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即使在课改实验区也有不少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先进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下,似乎新课程的理念难以落实。因此,如何将新课程理念与大班额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照顾所有学生,如何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许多基层一线的教师。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大研究”课题,切实摸索新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事业发展本身的要求。原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
(二)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而这些都是以学生的积极
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教师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哲学理论。马克思曾指出,未来社会的最高目标和使命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四)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公平原则是现代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机会的均等,即 “每一个人──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二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即人人都应享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这是”教育公平目标的真谛所在。教育公平的微观层面:指在教育过程中应公平地满足所有儿童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即 “ 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而不是完全一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要适合人的特点。”
(五)教育学理论。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思想。现代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将个性发展分为两种情形考虑:(1)教学的个别化,在教学中教师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2)教学的个性化,在活动课程中视学生需求而调整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现代教学论还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个性的能动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讲创造。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把100%的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相信儿童的原则,就是指教师要始终相信每一
个儿童的潜力及其发展前景,对他的成功始终要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深信他自己将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受到尊重。
﹙六﹚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鉴于人的行为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所以对教育者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他们当前的优势需要,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
1、研究的具体内容。
(1) 研究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改革课堂教学设计,建构课堂教学模型 …… 此处隐藏:150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