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
01、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外呼吸:在肺部实现的外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和肺泡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内呼吸: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02、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对呼吸的影响是什么,机制如何?
呼吸变得深而慢;
因为失去了肺扩张反射对吸抑制所致,肺扩张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气管到支气管的平滑肌
中。吸气时使肺扩张牵拉呼吸道,使感受器兴奋,冲动沿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
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切断吸气,转为呼气,这样使呼吸保
持一定的深度和频率。所以当迷走神经切断后,呼吸出现吸气延长,加深,变为深而慢
的呼吸。
03、简述胸内负压的成因及生理意义。
成因:指胸膜腔内压比大气压低而呈负值。
由于腔内只有少量浆液而无气体,故其内压并不是由气体分子运动而来,而是由
大气经膜传导而成。人出生后胸廓的发育速度比肺快,而胸膜腔、壁两层紧贴在
一起,肺就始终处于被动扩张状态。肺泡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使肺回缩,
胸廓因其弹性而弹回其原位,这时两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其与大气压
力的方向相反,抵消了一部分大气压力,使胸内压低于大气压。
公式: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生理意义:保持肺泡及小气道扩张,为肺通气和肺换气提供有利条件;
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维持气管及纵膈的正常位置。
04、氧解离曲线左移,右移各说明什么问题?
左移:在同样的PO2下,血氧饱和度增加,即Hb与O2的亲和力增加,不易放出O2;
右移:在相同的PO2下,血氧饱和度比正常低,即能放出较多O2。
05、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及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在检测肺通气功能中意义有何不同?
肺活量:反映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可了解呼吸功能贮备量的大小;
时间肺活量:反映呼吸肌力度及所遇阻力变化,是动态指标,能较好的评价肺通气功能;
肺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
肺的通气效率;
肺泡通气量:反映烟味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换气功能的基本条件。
06、何谓有效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气量;
公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07、呼吸过程中肺内压有何变化?
吸气开始及吸气过程中
生理
肺内压小于大气压;
呼气开始及呼气过程中肺内压大于大气压;
呼气末及吸气末则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
08、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有何变化?
平静呼吸过程中胸内压始终为负压(低于大气压)。
吸气时负压值增大,吸气末可达-0.67~-1.33kPa;
呼气时负压值减少,呼气末可达-0.40~-0.67kPa;
用力呼吸较平静呼吸时负值变化大。
09、何谓肺扩张反射?有何生理意义?
指肺扩张时抑制吸气而产生呼气的反射,其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平滑肌中,传
入冲动沿迷走神经到达延髓,抑制呼气中枢的活动,发生呼气;
该反射可使吸气不致过深过长,防止肺过度扩张,同时也促进吸气及时转为呼气,参与
节律呼吸的形成。
10、当吸入气中氧分压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对呼吸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刺激呼吸,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缺O2对呼
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
当缺O2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能对抗对中枢的抑制作用,促进呼吸中枢
兴奋,反射性的使呼吸加强。严重缺O2时,由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克服
缺O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则发生呼吸减弱,甚至呼吸停止。
11、CO2对呼吸的作用及其生理意
义如何?
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并小于7%时可使呼吸加快加深,肺通气
量增加,当吸入气中CO2浓度超过7%时,会引起CO2在体内堆积,呼吸收到抑制;
CO2是调节呼吸的重要化学因素,可使呼吸运动与代谢相适应,在一定范围内,对维持
呼吸中枢兴奋性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