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 颜色词
论中西方颜色词的文化意义的对比研究
袁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30ar74
摘要: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它们的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的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方宗教、诗歌、政治、时尚生活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中西方文化对颜色词所赋予的不同意义。关键词:中西方颜色词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一09—0061—2
侮。
二、诗歌方面
如果说在文学中,色彩是语言的一个要素的话,那么在诗歌中色彩就是诗歌的主导语言,因为所有的诗篇都应充满色彩。色彩使得诗歌就像一首能抒发内心情感的有形的歌,既有华丽的修辞,也有炽热的感情,既有和谐的韵律,也有铿锵的节奏。
(1)东方
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就有繁多的例子,以下列举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分诗歌名句:
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令人刮目相看。在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深远的象征意义,因为其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颜色的崇尚和禁忌。各国地理位置、自然现象、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等等因素的千差万别,使人们对于颜色的感受和表达不尽相同。
一,宗教方面
色彩的象征性为宗教提供了充实的内容,对它产生了巨大影响。原始文明把土地、植物、水、和天空的颜色看作是宗教力量的象征,并把这些色彩运用到它们的巫术仪式中去。
(1)东方
在中国西藏,佛教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名叫莲花生的印度王子在公元747年左右在西藏创立了宁玛派,它在西方被称为“红教”,因为它的喇嘛们的衣服是红色的。大约1409年的时候,纵隔吧革新藏传佛教,建立了格鲁派,西方人称之为“黄教”,也是因为其喇嘛的服饰是黄色的。据《西藏度亡经》记载,人死后会被带入一个被称为“中阴”的中间状态,即“一个境界的完成”和“另一个情境的开始”两者的“过渡”或“间隔”。人的灵魂在中阴阶段会持续四十九天,在这期间,由不同颜色代表的神会对他进行审判。
道教的经典之作是《道德经》,道教始祖老子在书中写道:“五色使人眼尽瞎。”因此道教从不滥用色彩,而是多用简单的颜色。道教有三种基本色:白、黑和红。“道”作为万物之始,代表着阴阳两极,前者用黑色来表示,后者则用白色来替代。然而,另一种颜色也可以表示阳,那就是朱砂红,它后来成为道教的象征。
(2)西方
《犹太教法典》规定:在早上祈祷的时候,犹太人必须在左臂或额头上抄有《圣经》文句的经帖,表示对上帝的爱。下面是希伯来人所解释的色彩的含义:
红色是神的色彩,耶和华的衣服就是红色的。红色能使人联想到火、血、酒、财富和邪恶。
黄色使人想到神的爱和智慧。它象征着死亡。绿色蓝色
是植物的颜色,象征着舒适与勃勃生机。
象征着富裕和奢华。同时也象征着以色列民族每个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
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
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
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
先生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自居易《忆江
南》
(2)西方
在美国诗人埃尔撒一庞得看来,色彩就是一种电磁波,在蓝色和白色的频率之间震荡。法国诗人保罗一瓦来里曾经批评以紫色和金色为代表的颓废派,他写道:“耐心,耐心/蓝色的耐心。/每—个寂寞的原子/机会来自于成熟的果实!”诗人对不同色彩产生了各种象征性的理解。对于西班牙诗人奥东一贝坦索斯来说,绿色是一种遥远、空旷、松木丛生的感觉。他还特意对他诗中颜色的寓意加以总结:蓝色是温柔和完美;白色,有女性的气质,象征纯洁和明亮;黑色,意味着死亡和邪恶;红色,代表炽热的思想和太阳的火焰。
鲁文一达里奥无疑是诗歌的革新者,运用色彩比喻的大师。鲁文一达里奥的诗歌以蓝色开篇又以蓝色结尾,蓝色是标志也是灵感的源泉。白色无疑也是鲁文一达里奥喜欢的颜色。如果说蓝色是一些文体和时代的象征的话,白色则频频出现在其他的比喻之中,如:“白色云朵的闪现”、“爱斯特拉的白玫瑰”、“花环的洁白”、“梦幻的白色”、“苏醒的白色灯”、……达里奥将白色献给他心爱的女友:“洁白的心灵啊,比那百合还要洁白/白色的喷泉,胜过教堂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