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B )
A.严复翻译《天演论》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青年》改名为《新青年》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B )
A.打倒孔家店
B.民主和科学
C.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D.文学革命
3.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日益深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 D )
A. 强烈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 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
C. 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
D. 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4.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其最主要的条件是( A )
A.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李大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 D.前期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5.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俄国人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 C )
A. 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开始与列强决裂,走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
C. 选择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
D. 开始与俄国人一起进行世界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有共产党员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实际确立了孙中山“联俄,联众,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