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消毒方式概述
次氯酸钙很不稳定,遇水就发生下述反应。
Ca(OCl) 2+2H2O =Ca(OH)2+2HClO
当溶液中碱性增大时,漂白作用进行缓慢。要短时间内收到漂白的效果,必须除去Ca(OH)2,所以工业上使用漂白粉时要加入少量弱酸,如醋酸等,或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家庭使用漂白粉不必加酸,因为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溶在水里也起弱酸的作用。
Ca(OCl) 2+H2O +CO2=CaCO3↓+2HClO
漂白粉的质量是按它的“有效氯”以及它能在长时期保持有效氯的能力来决定的。有效氯是根据它同盐酸作用时产生的氯气的量来计算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O)2+4HCl=2Cl2↑+CaCl2+2H2O
2Na2S2O3+2I2=Na2S4O6+2NaI
漂白粉的消毒机理与二氧化氯消毒机理相同,都是利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次氯酸。HOCl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只有它才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当HOCl分子到达细菌北部,能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
五,次氯酸钠消毒
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0.12-1.5%左右。 一般由电解冷的稀食盐溶液或由漂白粉与纯碱作用后小滤去碳酸钙而制得。
(1) 理化性质 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 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 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R-NH-R+HC10-RNC+H2O(细菌蛋白质) 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 NAC10+H2O-NAOH+HC 10 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 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 ①、 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 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 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 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 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 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 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对于必须设置加碱设施系统的小型给水站,利用次氯酸钠消毒液代替专用的建业,可起到即加碱又消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