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他的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有效备课就是在备课过程中要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为目的,课前备课要把握“我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的原则,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策略、方法等,课后备课要注意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质疑、交流,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备课的策略及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激励。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有效备课就是不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且还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的备课,是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的备课。
3、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理论。
文喆的《课堂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理论,余文森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理论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