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抗日救亡运动 学案1(川教八年级上册)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点击新目标
1.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
2.分析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链接旧知识
1. 读一读:第12课的知识建构
2、填一填:(1)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四渡,南渡乌江,巧渡,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强渡,飞夺,翻越夹金山,
进入四川西北部的草地。
(3)4、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镇,同陕北红军会师。年10月,
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胜利会师。
课堂进行时
【情景创设】
课前播放《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体会对侵占富饶家乡的日寇的愤懑之情,营造气氛,神入特定历史环境,引起共鸣,激发探究欲望:“是什么原因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四处流浪?”
【课堂热身】
1. 通读全文,完成本课指导丛书的知识建构。
2. 小组合作,订正知识建构的答案。
【新课解读】
1.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右图一是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右起):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
右图二是,要求他停止对西安的军事进攻。
4.1抗日救亡运动 学案1(川教八年级上册)
观察上图并请回答:
(1)蒋介石的手令是西安事变发生的第___天写的。
(2)这次事变是由张学良、_________两位爱国将领发起,目的是为使蒋介石接受他们早已
提出的停止内战、_________主张。
(3)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A.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C.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D.避免了新的内战
(4)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一方?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当时的时局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