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苏洵《谏论(下)》阅读答案及译文

时间:2025-05-10   来源:未知    
字号:

谏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砂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耍①阿谀,使一日

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噪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倍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不获,吾不信也。

【注】①選耍: 柔弱,惧怕。 ②谠言: 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的一项是

A. 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劝:勉励

B.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暴然:突然

C. 《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是:正确

D. 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诚:果真

11. 下列句子中,全是作者主张君主用来促使臣子进谏的办法的一组是

①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②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

③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④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⑤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⑥增其所有,有其所无

A.①②④B.①②⑥C.②③⑤D.①③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年-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B. 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生动而形象地表明了臣子进谏的危险所在和刑罚、赏赐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C.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幵论述。

D. 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应当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0.C(是:这样)

11.B(③是作者打比方;④说的是畏罪的人最终也进谏的原因;⑤说的是三代之后废除了对不进谏者的刑罚的事实。)

12.A(根据第二段最后三句的内容,此项说法太绝对。有“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还是会进谏的。)

13.⑴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别吗?关键在于用形势去驱使他们罢了。(然则、要、大意正确各一分)

⑵大臣们闭口不言也就应当的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宜乎臣之噤口卷舌”主谓倒装,变为正常的语序一分;噤、大意正确各一分)

⑶如果增加现在已经有的赏赐,设立现在所没有的刑罚,那么,奉承的人就会正直,谄媚的人就会忠诚,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忠诚正直的人呢?(苟、有其所无、谀、大意正确各一分)

参考译文:

臣子能进谏,却不能使国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的大臣。君主能纳谏,却不能使大臣一定进谏,就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要想使君主定能纳?我先前的论述已经很完备;要想使臣子定能进谏?我现在还是来谈一谈吧。

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古代圣人知道情况如此,因此立下赏赐来勉励他们。史书上说“兴盛时代的君王赏赐进谏的臣子”,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仍然担忧臣子软弱怯懦,奉承谄媚,使得君主有一天不能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因此还要制定刑罚来威慑他们。《尚书》上说“臣子不能纠正君主的过失,就对他们处以墨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之常情,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失掉理智,没有哪个会避开赏赐而去受刑的,何苦而不去进谏呢?如果没有设立奖赏与 …… 此处隐藏:83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苏洵《谏论(下)》阅读答案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