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我不配在学生面前自称老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解您做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 我被震动了。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而要“教人”,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7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今天,仍然如此。
1. “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第一段)
(1)句中“有些”、“只有”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有人说,第四段写“我”为这堂课足足准备了3天,再写教务长来听课,似乎与引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3. 第六段所说的“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一“突发事件”在整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4. 教务主任并没有议论“我”的课,“我”为什么认为“这堂课彻底失败了”?
5. 结尾处说,“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你认为他在提醒“我”什么?
6. 你认为故事中的“我”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
大学生
①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生。
②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
③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④“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
⑤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⑥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
⑦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⑧“我买!”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
⑨“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⑩营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别走!我是帮你买的!”
⑾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样吃惊的营业员。
⑿书买下了。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
⒀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⒁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⒂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
⒃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⒄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他怕考语文。”
⒅“嘿嘿,帮个忙吧。……”
⒆大学生没出声。
⒇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
(21)大学生依然沉默。
(22)“如嫌钱少,我再加点儿。”
(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的都是我熟人……何况你长相和我儿子也差不多……”
(25)“好吧。”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大学生已经消失。
(27)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
(28)“还可以。”大学生回答着,把校徽端端正正的别到胸前。“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他轻松地说,推开了中年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
(29)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语文是零分,白卷。
1. 上文第②段中,书的量词用的是“本”,而③、④、(25)等段中都是用“套”,第②段中量词是不是用错了?为什么?
2. 第④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3. 第⑨段中的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4. 第⑩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5. 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① …… 此处隐藏:106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