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
【设计意图】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
本课的教学以情感为纽带。
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
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
【预设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
2、能力目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预设流程】
一、导入,简介“中国国际救援队”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你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1、课件出示介绍: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组建的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由地震专家、工程兵部队、医务人员组成,共200多人。他们配备了一流的设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主要针对国际上由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以及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援救。
2003年2月,救援队首次参加我国新疆巴楚等地的地震抢险救援,出色完成任务。
2、小结过渡:
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读题目。
师: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遇到长句子、生字词特别多的句子反复读,
2、检查字词:
阿尔及利亚 布迈尔代斯 房倒屋塌 腐烂 臭气
呈“叠饼状” 搜索 缝隙 纵横交错 废墟 搜索犬
属于 范围 狂吠不止 挣扎 闻名遐迩 任务 载誉 协助
三、品析“悲惨”,了解“处境”
师:孩子们,老师课前还让大家了解地震的危害,你了解到了什么?是啊,很危险,让我们先去现场看看那次地震。
出示句子:
2003年当地时间5月21日19时45分,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两千二百多人死亡,一万多人受伤。
出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臭气。”
1、抽生读句子:
教师评价读出了悲惨。
2、读着这些句子,孩子们,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3、课件放图片。
四、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是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救援队真棒,用笔划出来。
2、学生汇报:
(预设)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⑴ 自由读。
⑵ 划出队员们怎么做的相关词语,体会一下,说说自己的理解。
(随机理解声波探测仪的作用。 )
⑶ 朗读指导。
⑷ 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在想_______。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在想________。
师过渡:队员们还默默地迅速地做着许多事情,孩子们,你还会想到他们在干什么?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他们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出示图片再感受一次。
⑹ 齐读:
师:他们那么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那么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又是在怎么样地一种环境下工作的啊?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
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
① 自由读。
② 谈感受:
阿尔及利亚老百姓看见了,会怎样说?官员们看见了,又会怎样说?
③ 回读: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五、自主探索,再找“棒”
师:孩子们,你们也 …… 此处隐藏:71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