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2、熟读进而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读法和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也正验证了孟子的一句话,“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作者简介:
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负责和参与了《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明王朝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
2、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本文是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朗读课文
1、生字学习,注音朗读。
嗜 弗 怠 俟 箧 屣 皲 媵 衾 烨 緼 廪 馁 谒 撰 贽 叱 咄
2、全班朗读。
3、教师范读。
三、探讨讲析
1、教师组织探讨发言,学生举手解词析句,教师指正。
2、教师将重要实词、虚词、文言现象板书整理在黑板上。
3、学生在讨论的同时认真笔记板书内容。
板书内容:即:就。 嗜:喜欢,爱好。
致:取得,这里是“买到”的意思。
每:常常。 假借:同借义。
弗之怠:即弗怠之。怠,懈怠,放松。
走:跑,引伸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
加冠: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硕师:才学渊博而有名望的老师。硕,大。
趋:快步走,奔赴。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问题。
德隆望尊:即“德高望重”。填:充塞,挤满。
降:和缓。 辞色:言辞语气和表情态度。
援:引,提出。 质:询问,请教。
请:请教。 或:有时。
叱咄:大声斥责。 至:周到。
俟:等待。 卒:最终。 箧:书箱
曳屣: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样子。
穷冬:隆冬,深冬,严冬。 皲裂:皮肤受冻开裂。
舍:这里指学合、书馆。 支:通“肢”
僵劲:僵硬。 媵人:这里指旅店里的服务人员。
汤:热水。 沃灌:浇洗,擦洗。
衾:被子 和:缓解过来,暖和过来。
寓:寄居。 逆旅:旅店。
再:两次。 食:同“饲”,给饭吃.
被:通“披,穿着。 绮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缨:帽带。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带上悬着。
容臭:香袋,香囊。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 敝,破。
略无:毫无。 慕艳:羡慕。
以:因为。 中:内心。
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
廪稍:官家给的粮食。廪,米仓。
县官:指朝廷、官府。
四、教师指导学生辨别词意
1、一词多义:
和:久而乃和 缓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 谦和
冠:勇冠三军 天下第一
既加冠 男子20岁成年
请:战则请从 请让我
俯身倾耳以请 请教
再: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次
日再食 两次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忧
无冻馁之患 忧患
2、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 热水 今义: 菜汤
走送之 走: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义:快步走 今义: 趋势
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有时 今义: 或者
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 最终 今义: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借 今义:假期
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4、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5、虚词辨析:
以:以衾拥覆 介词,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因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
…… 此处隐藏:8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