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爱但也爱
7、朗读总起句
8、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
(从前)家乡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园
(如今)海上舱面
9.学习第一段:
(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放幻灯③)“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亲切
10.学习第二段:
(1)三年前(1924年)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点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放幻灯④)“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更亲切
11.作业:
如今(1927年)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
请将你自学第三段的内容写出来。
第二教时
1、要点: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
2、教学过程:
(1)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2、3、4题加以解决)。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
无论是“从前”、“三年前”,还是“如今”,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课堂完成)
(8)自我评价: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
3、作业:A、练习:一、二//B、《训练册》
附:(板书设计)
思路质疑改写
研习主旨独解分析运用扩展
方法评价延伸
3、教后反思:
三、冰心诗四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r …… 此处隐藏:113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