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比较难懂。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它的意思。你可以用口头介绍的方法来谈谈你的理解,也可以图解的形式,笔头进行表达。
A、请一、两位学生口头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B、请一位学生上台补充示意图。
火山喷发 蒸气(飘散在空中)
矿物(水) 水 → 雨水(湖泊、海洋)
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张图的意思。(学生看着图练习解说)
(2)从宇宙飞船拍摄的火星照片看,上面有——,河床上布满了——。看着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可以听到——。
读着这段文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请说一说,也可以选用老师提供的词语:
浊浪滚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一泻千里……
齐读最后两句话。
四、练习设计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到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好比—— 一对“孪生兄弟”。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并推测出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那么,地球上的水留了下来,而且孕育出来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的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
2、练习:
(1)请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
地球和火星上的水,也许是 ,还可能 。
(2)你曾经听别人用“家常便饭”这个词说过什么句子,或者你自己会用它说什么句子,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长得太像了
有水 彗星和陨石送去
潜藏在矿物中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所学内容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3、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4、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板书设计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