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复习中,现代文阅读分值高,占比重要,易失分,是个值得关注的考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文常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1) 标题的作用/好处/妙处: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
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4,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5,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6,作为贯穿文章的线索。
(2)标题的含义:
浅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偏重文章的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偏重文章的中心,主旨,情感)阐述标题的含义的角度:
表层含义(文章内容)+深层含义(思想情感、主题、人物形象)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3)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背景(时间,地点)
2,渲染了……气氛
3,烘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的人物形象,
4,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
5,突出了……的主题
(4)修辞手法
(1)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5) 插叙作用
1, 补充了……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 交代了……的原因
3,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 更加丰富。
4,突显了文章的主题。
5,使文章结构起伏多变。
(6) 段落在首/中/尾的作用:
1、开头作用
(1)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2)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2、结尾作用
(1)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2)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旨。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
(1)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内容上:结合该段具体内容分析。
(7)分析人称的作用
答题角度:线索作用+人称的作用+内容(人物形象、主题)
人称表达 作用阐释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 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 叙述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冷静。
(8)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什么情形+表现出什么(情感、形象性格、品质精神、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9)赏析词语角度:
本义+语境义+用法+(内容、情感、形象、品质、主题)
词语常见用法: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关键词语(动词\副词\形容词等)的作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
几种词性的常见作用
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事)物……的特点(形态),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副词:准确贴切地写出了……,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强化了……情感或态度。
叠词:加深语意,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拟声词:运用拟声词XX,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流露出……的情感。
(1) 说明方法:
序号
说明方法
判定特征
所起作用
答题规范
1
举例子
列举出具体例子对前述情况加以说明
易于理解、具体、可信
具体详细地说明了……
2
列数字
通过具体、准确的数量来说明相关情况
准确,有说服力
具体准确地说明……
3
作比较
对事物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比较
突出事物特征
把…与…作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he …… 此处隐藏:9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