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
课题 | 枣核 | 主备人 |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1 | |
教学目标 | 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学习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巧妙构思。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 |||||||
教学重点 | 1、本文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2、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 |||||||
教学难点 | 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 |||||||
教学方法 | 朗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 |||||||
教 学 过 程 | ||||||||
个体思考 | 主 备 思 考 | 集备思考 | ||||||
| 一、 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有着优秀传统的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以自己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时时刻刻惦记着祖国,想念着故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国的游子是怎样思念祖国,怀念家乡的。 二、知识积累 (一)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 萧乾,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生于北京,蒙古族人。 (二) 阅读课文,查阅字典,完成下列字词练习。 1、给下列文字注音 蹊(qī) 跷(qiāo) 掐(qiā) 嫣(yān) 倘(tǎng ) 坳(ào) 掀(xiān) 嵌(qiàn) 乾(qián) 喏(nuó) 2、词语解释: 掐指、嫣红、山坳、风烛残年、托付、游子、泛舟 三、自读课文:感知结构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大意。 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访友中解开友人珍爱生枣核的疑团的过程,反映了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 (1)“枣核”在这篇文章的作用是: 明确:线 索 (2)请围绕枣核这一线索来概括全文的结构: 明确:(索 )枣核-(见 )枣核—(话)枣核—( 议 )枣核。 (3)这不仅是几颗深情的枣核,也是构思别致的枣核。想一想,将文章结构改为“话枣核、索枣核、得枣核、议枣核”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全篇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写得有张有弛、摇曳多姿,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使结构更精巧。 这种层层设疑,最后拨云见日的手法就是设置悬念。 (4)课文以“枣核”为题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内容上看,寄托了思乡之情。从结构上看,是本文线索。从写法上看,是以小见大。 四、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品味语言。 1、 第1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悬念,为下文表现人物的感情服务。 2、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 明确:主要是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等来体现的。 3、“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美籍华人珍惜的态度,得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4、文中驱车途中写沿途美丽风光和朋友家优裕的生活环境,目的何在? 明确:写沿途的风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发展作暗示。衬托出思乡爱国之情在朋友心中的位置,显示出枣核的分量。 5、文章最后一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话画龙点睛,深化题旨,而且呼应开头,从更高层次上解开了悬念。 阅读方法解密: 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有: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主题等。 知识链接: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头句从结构上说,落笔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说,是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为下文奠定基调。 五、拓展延伸 思乡爱国一直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通过这位已是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诉说,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六、课文小结 七、布置作业 |
| ||||||
教后反思 | …… 此处隐藏:20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八年级语文上册 6 枣核教案+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分享到:
×
相
关
文
章
推荐阅读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案获奖(精选2篇)(一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4-08
2025秋季开学第一课安全主题班会教学方案(2020秋季开学)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在主题班会上老师要做好安全教育。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
2025-04-08
今日头条每日精选精彩图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