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口答。
结合图观察:如果这里是16米,第一次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谁来指一指?
第二次弹起的高度大概在哪儿呢?
(3)(出示问题:第三次……):理解了题意,你能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吗。拿出作业纸,完成第2题。
交流汇报。第一次弹起?第二次呢?
反思: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如果没有前两次的结果,你能直接得到第三次的结果吗?那有了第三次的结果我们就能进一步推断出第四次弹起的高度是几米?数学就是这样一环套着一环往下延伸。
四、自主实践,导悟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读题。
(2)有谁会做这个题目吗?
(3)(出示圆圈)一个圆圈表示1个小朋友,那18个圆圈就表示……?请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
(3)谁来汇报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个人?
生:这是芳芳的位置?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儿,你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兵兵呢?
(4)从条件想起,我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你认为画图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吗?
指出:有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画画图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2、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要吗?谁第一个解决我的问题,我就把这个礼物送给他。准备好了吗,我要出题了。开始!
出示:妈妈买来3箱苹果,每箱5千克;又买来4箱梨子,共比苹果多40千克。梨子和苹果一共买了多少箱?
组织交流。
追问:这么多条件,为什么只用了两个条件?
指出:解决一个问题也不一定都要从条件想起,有时从问题想起也很快捷,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条
第一天摘了30个
解决问题的策略件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问 题 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摘了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