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自读)
师:第二个注意点,有些句子的结尾要处理一些拖音,比如“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味道就出来了我们看一看,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读拖音的?
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我们朗读的时候节奏不要快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悟性真高,这一遍就读出了味道接下来我们继续理解课文,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这些词语的含义:
(屏显)
亲旧知其如此 曾不吝情去留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因以为号焉 亦不详其姓字
短褐穿结 好读书,不求甚解
生:“旧”这里是旧交、旧友
生:“曾不吝情去留”的“去”是“离开”
师:现在呢?
生:到某个地方
生:“或置酒而招之”的“或”在这里是“有时”
师:现在的“或”呢?
生:或者
生:“造饮辄尽”的“造”意思是“往、到”,现在的意思是“制造”
师:“制造”,请坐
生:“因以为号焉”“以为”是“以之为”
师:真不简单,把省略的部分补足了“以之为”是什么意思呢?
生:用什么东西作为
师:对吗?宅边有五棵柳树,把这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是“用”还是“把”?
生:把
师:也就是“把……作为”,现在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
生:“亦不详其姓字”的“详”是详细地知道
师:“详”就是知道的意思,而现在的“详”是“详细”谢谢!请坐请这位女同学来说说
生:“短褐穿结” 的“穿结”是衣服的补丁
师:哪一个词是补丁?
生:“结”是“补丁”
师:好读书,不求甚解?
生:最后一句的“不求甚解”就是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师:现在我如果表扬你,说你读书不求甚解,你高兴吗?
生:不高兴现在可能是读书不严谨的意思吧
师:读书浮光掠影,请坐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有一个共同点?
生:我认为应该是古今异义
师:我们把这八个古今异义词弄清楚了,就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了解古今异义的知识
(屏显)
古今异义指一个词语在文言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与在现代汉语中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语言的演变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形式
(生齐读)
师:其实,这不是新的知识同学们学过“长河落日圆”吗?“河”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生:黄河
师:在古代汉语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的“河”呢?
生:河流
师:词义扩大了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是什么意思?
生:妻子和儿女
师:现在的“妻子”就专指丈夫的配偶,词义缩小了“涕泗横流”中“涕”是指什么?
生:眼泪
师:现在呢?
生:鼻涕
师:词义转移了弄清楚古今异义的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语句下面我们继续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解来“说读”课文就是看着原文,说出它的大意比如: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号就像这样说下去,如果哪里说得不够有把握,请做好记号下面请同学们自言自语地说起来
(生说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问题吗?
生:有
师:有问题才是真正地学习了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大胆地提出来,好吗?
生:最后一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中的“欤”
师:请你来帮助这位同学
生:这个字在古代相当于“呢、吗”这种疑问性的词语,放在句子的末尾
师:有同学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他是在表示自己是在古代圣贤之王统治下的人民
师:请坐他希望自己是那样的子民,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以这样:说的是无怀氏统治下的子民吗?
生:第一段“箪瓢屡空,宴如也”这两句的翻译前一句是“很贫困,难以吃饱”,然后是“安然自若的样子”,要用什么把他们连接起来呢?
师:一方面他很贫穷,很苦;一方面他又能够安然自若,你说这两者之间用什么词语连接比较好?
生:但是
师:但是表示转折,很好还有问题吗?
生:倒数第二句“以乐其志”
师:请这位同学来帮助你
生:我觉得这里是说五柳先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以此来享受自己的志趣
师:她把“乐”翻译成享受,在这种乐趣中感受到快乐,意译为“享受”,句子很通顺,请坐,谢谢你!
生:我不知道这个“黔娄之妻”它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齐国勇士的妻子
师:黔娄是一个人名
生:那“之妻”是不是可以翻译成“黔娄的妻子”?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时候女子是没有发言权的,这里怎么又引用了他的妻子的话?
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够回答他?
(生沉默)
师:黔娄是古代的一个隐士,他拒绝高官厚禄的聘用,他的妻子非常理解他,赞美黔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用他家人对他的赞美与他妻子的地位无关懂他的人对他的赞美,那才是真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