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田字格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2个词语。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形近字:未——末。
2、辨析音近字:分——芬;令——铃;北——背;京——景。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萨沙一家在森林里聊天时遇到了倾盆大雨,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有递给了萨沙,那么,雨衣最后给谁用上了,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学习课文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节:
⑴师:读到这儿,谁是最弱小的?为什么?
(萨沙)
⑵师:最后,谁用上了雨衣?为什么?
(蔷薇花,因为它是最弱小的)
⑶师:你从课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知道的?请读出来。
(指名读第八节的词语、句子)
⑷师:为什么现在,萨沙不是最弱小的啦?
(因为他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事物)
三、总结全文
1、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围绕课后小哥哥的`话各抒己见)
2、师:是啊,我们已经是二年级小学生了,不再是学校里或家里最小的小朋友了,要伸出热情的手,多多帮助、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或事物!
四、指导书写
师:请仔细看这几个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或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地方要提醒大家?
1、根据回答,师着重指导“弱”字的书写,注意该字分居田字格左右半格,两部分各写得瘦窄些。
2、区分:“未——末”的字型,书写时要注意上下横的区别。
3、“芬”、“芳”均是形声字。
4、组词区分:分——芬。
音近字:令——铃
师:田字格里剩下的生字中,哪个字需要老师帮忙?
根据回答,指导书写“夏”和“该”:
5、“夏”字中间是个“自”,不要写成“白”。
6、区分:“该”——“孩”——“刻”。
7、生在田字格里临摹。
8、讲评。
五、我会填
1、自己完成“我会填”。
2、同桌互改。
3、讲评。
六、课堂小结
七、板书设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妈妈
托利亚
萨沙
蔷薇花
未——末分——芬令——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理解课文,体会萨沙一家人关爱弱小的优秀品质。
3.阅读拓展《给予是快乐的》,从男孩的言行举止中感悟关爱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阅读积累(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1.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如果一个人能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哪怕牺牲的只是一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2.关心是一种付出,关心是一种奉献,关心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做起,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3.希望被人爱的人, 首先要爱别人, 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4.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播种爱心,收获快乐。
5.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6.“给”永远比“拿”愉快!
7.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一、揭题读题,导入新课
1.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岁的萨沙说的一句话。他为什么这样说,怎样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个什么的孩子?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好的假日,走进萨沙的内心世界,相信大家会对弱小,对萨沙一家的美好品质更深刻的`理解。
二、口述目标,明确任务
三、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1.大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我能从课文找到两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第一个句子描写雨前的蔷薇花
第二个句子描写雨后的蔷薇花()
3.认真读课文3—6段,从中我明白了()
4.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是怎样做的?用“-——”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从这里,我感觉到萨沙是一个()的孩子。
四、交流学习,走进文本
1.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爸爸妈妈萨沙蔷薇花)
2.图文结合,认识“蔷薇花”
学生交流雨前、雨后的蔷薇花,课件出示句子: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指导朗读:看着这一朵粉红粉红娇嫩的蔷薇花,闻着它一阵阵沁人心脾扑鼻芳香,你想说些什么?带着你的这种情感在读这句话。
蔷薇花被大雨冲刷,低垂着头,毫无抵抗能力,令人怜悯,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
过渡:萨沙一家人聊天、看书,生活是那么温馨美好 …… 此处隐藏:140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