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深夜,人们渐渐地离开了,我也依依不舍回家睡觉了,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一到过年我就想到了这首诗,在期盼中,牛年的春节终于来到了。
到处一派节日的景象:大街两旁挂着喜气的大红灯笼;商店的大门上贴着吉祥的“福”字。我们小区的门卫叔叔们也早已把小区打扮的漂漂亮亮。我们家也忙得不亦乐乎:爸妈忙着准备年货和糖果;妈妈和外婆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呢,当然是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干净。我们还在大门上换上新的对联,上面写着“吉祥如意,牛运连连”。
你知道吗?过年的这些习俗还有个传说故事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到过年就来村庄里吃人、吃牲口,吓得人们只好躲到树林里。正月初一前一天,人们在街上匆匆忙忙地赶牲口、收包袱,纷纷躲到森林里去。这时有一位白发老人来到了村庄,看见人们急急忙忙的样子,便问一位白发老婆婆是怎么回事?那白发老婆婆便说:“过年的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物要来村庄大肆破坏,你也快逃命吧!”那白发老人便笑着说:“你如果让我在你家住一晚,我便可以帮你赶走那个叫年的怪物。”可那白发老人不信,说道:“你和我的年龄差不多,你是赶不走它的。”说完白发老婆婆便慌慌张张地走了。到了年来的的夜晚,年看见家家户户都贴着红色的对联,灯火通明。年的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冲了上去,当它快要到门口时,突然想起了“滋滋——”的声音,年脚一软便逃回去了。从那以后,年再也没来过。从此后,人们纷纷效仿,一到过年便贴春联、放鞭炮。
开始吃团圆饭了,我们家的的菜可多了,有青椒炒肉丝、北京烤鸭、紫菜肉汤、红烧鱼……把餐桌摆得满满的。我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菜,家人看到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时爸妈先举杯祝福长辈健康长寿,我当然也举起果汁向长辈们祝福新年快乐。我们吃完年夜饭,长辈们便开始给我们发红包。我数了数自己居然有20个红包,我真是个“大富人”啊!收完红包,我和爸爸一起去看烟花。最吸引人的要数加特林烟花,听说是由许多仙女棒组成的,有一点危险。“咻”一声,突然烟花在远处绽放开来,它像喷泉一般涌出火星,看着它在空中划过优美弧线。我不禁感叹,真是太美了。
过年真是太好玩太有趣了,我爱过年,你们爱过年吗?
现在的春节真是越来越清淡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自然也就不那么让人激动,幸运的是,我曾经还见过传统春节的场面。
姥姥家的春节比城里的有趣儿多了,烧旺火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正月初一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桌子、神像、香这些东西就都准备齐全了。姥姥告诉我,神像要坐北朝南,再往南就是烧的旺火。烧旺火的材料是煤炭和松枝,这两物皆有辟邪之意,最后,姥姥要在旺火的南面,面朝北给神像磕头,祈求保佑家人平安幸福。除了要烧松枝,院子门口也要插上松枝保平安。
姥姥还会给我们蒸枣馍,枣馍是普通的馒头用红枣装饰,一层摞一层,从下往上叠,依次递减,形成一座小山的模样,所以也有人叫枣山,据说枣山越大越好,枣山越大象征着这家人日子过得越好,而圆形的枣山馍也象征着家人团圆幸福。姥姥家那里过年还有闹社火、踩高跷等活动,象征着红红火火,步步高升。
姥姥家那儿的跑鼓车可就厉害了,跑鼓车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由古时候操练军队时的战鼓演变而来的,20xx年5月山西襄汾尉村跑鼓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跑鼓车被村民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体现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的精神。
元宵节就更好玩了,姥爷在院子里摆满了红色的蜡烛,窗台上、灶台上、锅炉房上、水池子上、门墩上全是,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个传说呢。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在猎杀伤人的猛兽时不小心射死了迷路的神鸟,天帝知道后很愤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惩罚人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人们受苦,偷偷下凡将消息告诉人们。人们得知消息后想到一个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这个办法瞒过了天帝。后来,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不易感觉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有机会,建议多去农村走走,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气氛,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儿,我不由得笑了起来。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新衣服,还有的在买糖果……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亲朋好友,总是不忘说一句:“买年货啊”!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年。人们把买来的年货堆满了房间。到了晚上,大家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开始放烟花了,有钢丝棉花、云海烟花、子母蛋烟花、加特林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可真美丽啊!
…… 此处隐藏:61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