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农民伯伯们把种子种下,给他们浇水、施肥,天天“照顾”它们,就害怕他们被太阳晒着,被雨淹着,想宝贝一样细心呵护,他们是那么的伟大。
秋天到了的时候,看着金灿灿的庄稼地,如阳光照耀着的湖水似的麦浪滚滚,他们脸上漾起灿烂的笑容,黝黑的皮肤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要知道,这是用勤劳的双手和辛苦的汗水孕育出来的。
从农民伯伯身上,从“锄禾日当午”的辛劳中,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
最近,我发现了一件事,令我十分震惊!
那是几天前,我坐车回家,我身后有一个大约5岁的小娃娃正在背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稚嫩的声音回响在车上,满车的人都没有讲话,似乎是在享受着美妙的诗……之后,美丽的妈妈鼓励孩子说:“宝宝真棒,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娃娃天真的摇了摇头,“不知道。”妈妈笑着说:“这首诗的意思是让人们节约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知道了吗?”娃娃点了点头,“知道了,我们不要浪费粮食。”车上的人都啧啧称赞:“真是个聪明的宝宝。”
不一会儿,娃娃拿了一块面包吃起来。面包吃了一半,娃娃又在背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娃娃手里的面包不觉间掉到了座位上,她停下背诗,马上捡了起来。妈妈看到说:“宝宝,面包要是不想吃,就扔掉吧。”说着伸手就拿过孩子手里的面包,扔进了垃圾桶。
这时,小娃娃走到垃圾桶旁,把面包从里面捡了起来。妈妈说:“宝宝,我们不要面包了,我们背诗吧,你背的可棒了!”小娃娃望着妈妈,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妈妈看着着急了:“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小娃娃哭着背起来:“谁知……”
车上的人都默不作声,我的心被震惊了:怎么能这样表里不一?就是这样对待盘中餐的吗?节约是什么呢?节约水,节约粮食,节约……可是节约不仅仅是在嘴上,更是在心里,在行动上。
我从那一刻起下定决心,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作风,而不只是口头说说的。
今天是我参加博雅作文辅导的日子。今天会写什么题目呢?我正在想着,杜老师走了进来。手中提着一小袋大米。他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观察大米,和大米是怎么样变成米饭的。”我和同学们都很兴奋。因为虽然我们经常会吃米饭,但是从来不会在意它是怎么变身的。
杜老师先给我们每个人都分了一小把大米粒。我还是第一次仔细观察大米粒。它的肤色是白白的,还有些半透明。修长的身材上面布满了横竖的纹理,用手指捏一捏,发现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一粒大米就像是一只白白的小船,又像是没经过打磨的珍珠。原来生的大米粒的样子也是蛮可爱的。很多同学都淘气的把它从高处撒到桌子上,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好像下雨的声音,又像他们在抗议“疼死啦”。
下面就该开始帮他们变身啦。首先要淘米。将大米放进电饭锅,然后接水,再用手来回搓洗,这样就可以洗干净啦。然后倒掉淘米水,再接上适量的水。插上饭锅的电源,再按下开关。然后就耐心等待大米们华丽的变身吧。大约过了十来分钟,就传来了阵阵的米香。又等待了一会,终于可以开锅啦。我们先来看看变身后的样子吧。熟透的大米就好像个子长大了,比原来长了许多,因为吸收了水分,它不再是硬硬的,而是变得松软可口,还散发着诱人的饭香,我忍不住偷偷了尝了一口——好香啊!看着一锅晶莹的大米粒,品尝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我忽然想到,做米饭都这么麻烦,那么农民伯伯种植大米的过程岂不是百倍的辛苦。我不禁想起了学过的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生动有趣的作文课结束了。通过今天观察大米和做米饭的过程,不但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珍惜粮食,绝不浪费一粒米!
“开饭了!”妈妈在叫我吃饭了,我懒洋洋地走过去,拿起碗慢吞吞地吃起来,过了好久,我总算把小半碗饭消灭掉了。
我一边拿着零食,一边说:“我不吃了!”“不行!”妈妈严厉地说。我假装可怜惜惜地说:“我的好妈妈,请饶了我吧,我真得吃不下了。”妈妈说:“粮食是农民伯伯一颗一颗种出来的,你不能浪费粮食。你知道,在灾区,有多少人,还吃不到饭呢!”这时,我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唐朝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民伯伯们在太阳底下劳作的景像,因为农民伯伯们懂得,在正午烈日下锄掉的杂草,就很快会被晒干晒死,所以,尽管热得汗珠啪哒啪哒往下掉,肚子饿得叽咕叽咕叫也顾不得了,我们那里知道我们吃的盘中之食,每一粒都是来得很不容易的,是农民伯伯们冒着酷热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这时,我仿佛看到了那农民伯伯弓了背,冒着炎热的太阳在田地里劳作的身影。
这时,我的脑海中又再次出现了汶川大地震中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妈妈面对死神,面对嗷嗷待哺的婴儿,因为找不到吃的东西 …… 此处隐藏:13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