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那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来到乡下姨妈家。今天,我将有一次收集花生的劳动经历。
平时经常吃花生做的小食品,一日三餐离不开醇厚的花生油。但还是觉得很新奇,期待参加收花生的工作。午饭后,我和阿姨来到山上的'花生田。田里的花生是我舅舅早上用手扶拖拉机犁出来的。我们下午的工作是收集花生。先把花生从土里拉出来,然后抖抖上面的土,把果实和藤蔓分开,用小推车运到路边的空地上。这些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先去拔花生,拔了几手,又烫又疼。我又去摘花生,但很快我的胳膊就酸痛了。我以为推车一定很轻松有趣,但是在松软的泥土上推满花生的推车,要把握好平衡,又难又难。当时我觉得精疲力尽,又饿又渴。我拿出准备好的水,一口气喝了一大半。虽然不时吹来一点点凉爽的秋风,但我还是又累又热。然后我回头看了看我叔叔,他们边工作边谈笑风生。我忍不住向他们致敬。
太阳快落山了,我们满脑子都是劳动的果实。叔叔,他们还在忙,我累得站在床上。虽然今天的工作很累,但我心里很开心。这种快乐不是玩tag的快乐,不是享受美食的快乐,也不是在网上玩游戏的快乐,而是获得知识的快乐。我知道食物的珍贵,我真的明白“一粥一餐来之不易”这句话的真谛。
快过年了,妈妈打算炒花生,我听了很高兴,因为可以再次看到妈妈炒花生了。
妈妈先把火关小,再往铁锅里放些盐,然后放入花生,把铁锅放到火上。我在旁边观看,忍不住问妈妈:“这么小的火,放这么多东西,怎么炒得熟呢?又为什么要放这么多盐呢?”妈妈一边翻炒着,一边答道:“如果不把火关小的话,花生就会熟过头,肉黑黑的,看着就知道很若,有的可能还没熟透,如果不放盐,花生外壳马上就会焦黑,样子十分丑陋,还无法分辨出花生是否熟透。”“哦,原来炒个花生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时,我看见一颗颗花生在锅里顽皮的蹦来蹦去,真是可爱,仿佛在说:“烫死我了,烫死我了!”突然,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只见花生的颜色渐渐地黄了起来,妈妈又把火关小了一点,手拨动的速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了,接着,妈妈从锅里拿出了一颗花生,我迫不及待地接过花生,打开了壳,取出了一粒花生米,用手一搓,红红的内衣脱落下来,的的的肌肤显露在我眼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立刻放进嘴里,嚼得我满嘴飘香。妈妈说:“现在已经熟透了,可以盛起来了。”妈妈左手拿着铁丝框,右手用锅铲连盐带花生一起盛到铁丝框里,直到锅里没有了花生,才放下锅铲,晃动铁丝框。筐里的盐争先恐后地往外跑,生怕落下自己。过了一会,盐宝宝都在锅里了,只有花生宝宝被上面的景色迷住,忘记跳回锅里。
以后,我也要亲手给妈妈炒一回花生!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话虽这么说,但在农村里,花生却抢了瓜、豆的风头。走进田里,就一定能够看都农民热火朝天地播种花生的景象。
花生种下地一个月之后,原本土黄色的田就变成了一望无垠的绿色,那可说是立春以来田地里的第一抹绿。那绿,在阳光下显得万分耀眼,闪烁着光华;那绿,在微风中,掀起层层波浪从近处推向天边;那绿,好象充满了生机,可以看出那每一点绿里都跳动着一个新生命。花生的叶子同咖啡豆极其相似,但远比咖啡豆大得多,大约有4平方厘米大小,一片一片,如爬山虎一般把土壤遮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空隙。
花生种下地两个月之后,就会开花了。花生的话不像丝瓜的话那样大而夺目,不像套话那样俏丽,不像向日葵话那样鲜艳,更不像菜花那样开得轰轰烈烈,它从不曾想引起人的一点注意。它只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人们一句夸奖的话,不带走一个赞美的目光,不带走一个赞叹的词语。它默默地给人以万绿丛中一点黄的享受,让人享受稀疏的美,享受星星点点的美。
时间飞逝,一转眼,两个月又从指缝里匆匆过去了。花生也已长出了果实,农民们看着一天天凸起的泥土,喜笑颜开,乐在脸上,也喜在心里。待到花生完全成熟的时候,只要抓住花生绿油油的茎,用里一拔,立即可以见到花生已经丰收的果实。花生的果实数不胜数,一株花生上可结出数十个花生。数十个花生在一个根上好似风铃一般,风一吹,立即奏出轻微但又动听的响声,农民们听了,脸上不禁荡漾起一丝发自内心的笑。
在我的家乡,花生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花生刚刚收获,正值中秋节,人们立即会煮上一锅花生,慷慨地请嫦娥品尝;过年了,几乎每一户人家都要炒上一坛子花生留到过年的时候吃,这花生虽然人人家中都有,但却胜过了任何山珍海味;在平日里,同样也是处处都有花生的踪影,在宴席沙锅内,可见煮花生米,在闲谈的时候,可生吃花生米,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同样可以品尝炒花生米,那份家人之间的融洽就随着花生浓郁的香气飘溢四周。据说一医生多吃花生可增加血小板,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这使人们更加喜爱花生了。
过了8月,花生的一生虽然结束 …… 此处隐藏:142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