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关于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希望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进入新时代,今年年初,^v^中央、^v^印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今后教师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前进方向;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6月21日教育部长陈xx同志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明确高校教师要回归潜心教书育人的本分,做到“德高、学高、艺高”。
目前,我校发展正处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迎接博士授权单位合格验收,提升内涵发展水平的关键期,更需要筑牢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持、保障、推动学校实现快速发展。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有良好师德师风。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在道德生活中的任何瑕疵,都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错误的影响,教师在价值观方面的偏颇,直接影响到学生内心正确价值信念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修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正确的知行观、义利观、荣辱观、善恶观修养师德,积极践行“四个相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感染熏陶学生,引领学生形成健全崇高的人格,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是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自己所知道的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才能给学生讲得清楚。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急速增长的知识和广阔的传播渠道也为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初心,潜心问道,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否则,将难以胜任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责。因此,希望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学校也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加强教师入职培训、系列研修、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
三是要有高超的育人能力。广大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做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大先生”,要善于把握规律,因材施教,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最大限度地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育人理念,热心帮助学生的学习,细致关怀学生的生活,敏锐关注学生的思想,倾情关爱学生的人格;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教学效能。
老师们,同志们,“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立德树人使命任重道远。学校“一、二、三、四”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广大教师;发挥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更离不开广大教师。希望我们的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出色的业绩,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财经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全校教师员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