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颐和园游记800字作文
【篇一】
暑假到了,妈妈带我去了北京的颐和园,我学过写颐和园的文章,那里夸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我想那里一定很雄伟吧。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部,站的90余公顷,与西山玉泉山群峰山水相连,互为衬托。颐和园是乾隆皇帝1750年为其母祝寿而修建的皇家花园,原名清漪园,1860被英法联军野蛮毁灭,1866年慈禧贪图享乐,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后改名为颐和园,这就是颐和园的历史。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我们先讲苍翠的万寿山,满山的绿树和雄伟的宫廷又是景色如画,又是雄伟的气派,其中的宫殿我印象最深的是谐趣园,他可以算的上是颐和园的缩小版了,有景、有亭、有桥、有花。我们站在亭子里看着湖里嬉戏的小鱼,看着湖里比美的荷花,看着翩翩起舞的荷叶,看着小桥上行人走过的足迹,可想而知,有多少人沉迷于此地啊!佛香阁也不错,他高41米,顶覆黄绿琉璃瓦,他有七八层,是一个圆柱体,越上层越小,每层上面是黄的,相当于屋顶,而下面是红的,也就是房间了,顶上像个三角形,最上面尖尖的,而上面有个小球,每层都有六个角,脚边都会弯起来一点,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随时都会飞起来一样。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昆明湖,昆明湖主要是景色美,到处都是垂柳,湖边的垂柳姐姐可爱美了,经常请湖水哥哥为他梳洗辫子,大树叔叔撑开他那把大大的遮阳伞,为我们遮挡太阳,湖面上的船轻轻驶过不留一点痕迹,但还是惊动了湖里的鱼儿们,他们争先恐后地把头探出水面,要与路过的小船哥哥交谈。这么没的景色可以撑到上是赛西湖啊!
北京的颐和园是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觉得颐和园正的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篇二】
今年,我终于有幸来颐和园,来瞧瞧这一座皇家园林,带着憧憬和期待,我踏上了旅途。
——题记
一进入这座园林,便觉得神清气爽,前方从昆明湖吹来的阵阵清风沁人心脾,四周的绿树环绕令人轻松,还有远方拔地而起的香山,处处都彰显着“天上人间”的美好。
湖上的小船悠悠地晃着游人们,岸上的人儿纷纷驻足观赏,那在湖面上缓缓行驶的船儿和着轻轻起涟的湖面,还有那些古时候的亭台楼阁,真是绝美的风景,可见清朝的君王生活多么逍遥,多么奢侈。
据说,这昆明湖是乾隆时期为生母钮钴禄氏贺寿才将小湖修成了像一个大寿桃。
往前走没多久,就到长廊了,长廊,长廊,顾名思义,自然也十分长,它的总长是728米,但是也有画廊之称,因为廊中有彩绘1.4万多幅,几乎没有重复,个个惟妙惟肖,从三皇五帝到清朝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而且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画廊之冠”。在廊中走着,不仅太阳晒不到,还有阵阵的风儿从湖面吹来,又能欣赏廊中的壁画,令人把所有的不愉快丢到了九霄云外!
听导游讲解,这个游廊是慈禧为了能够饭后遛圈子,而且能边遛圈子边听故事,但是,故事总是会忘记的,这才有了那些精美的壁画,好让慈禧老佛爷走到看到哪幅画忘记时能够听一个故事。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块青芝岫,形状像灵芝,而且又十分少见,奇异,话说从前有位官员叫米万钟,因爱石成癖,当时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运这块石头,为此耗尽了财力,后来家道败落,所以又名败家石。后来乾隆看上了此石,御驾亲往,当时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已经修好,门只有一米多宽,米氏遗石身大体重,难以进院。乾隆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现在的地方。据说皇太后因此大为不悦,认为此石“即败米家,又破我门,其名不祥”,母子之间闹了一场不小的别扭。
乾隆把此石置在乐寿堂后,经常观望欣赏,并根据此石的形状和润色,同时也考虑到母亲的讳忌,取意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给此石起名“青芝岫”,从此这块石头也了许多游人的谈论对象。
不知不觉的,又走到了这个进来的地方,不由自主的扭过头去,瞧那波光粼粼的昆明湖,瞧那大气磅礴的万寿山,瞧那弯弯的十七孔桥,还有那些美丽的古建筑,恨不得一下子把这些东西都塞进脑子里,这样一块神奇的土地,这样清新秀丽的奇特园林,留恋之情涌上心头,导游已经催了,不得不在心中说:
美丽的颐和园,晨晨若有幸能够到天津大学(天大一直是我的梦想)上学,定会年年来看你!
【篇三】
今天上午,天气格外晴朗,蓝蓝的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好像要把大地烤熟了。我和妈妈戴上帽子,开始了我们的颐和园之旅。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是世界上造景最丰富、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这是乾隆皇帝为他母亲祝寿修建的,它以前叫清漪园,后来改名叫颐和园。我和妈妈买好票,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一踏进大门,只见园内人山人海。我们穿过繁华的苏州街,爬上了具有藏族风情的四大部洲,只见上面布满了怪石嶙峋、造型奇特的各种假山。假山上长满了古老青翠的树木和 …… 此处隐藏:76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