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就像苔花一样。虽然学校离家很远,山路崎岖难行,虽然学校简陋的只有一间破旧的教室,一张张用泥土堆起来的桌子和从家带来的大小不一的板凳,虽然没有电灯,没有书,甚至没有粉笔,虽然经常饿着肚子,回到家里还有很多农活要做……但这些孩子们练习本上的字永远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买不起本子,就写完用橡皮擦掉再写一遍。他们的读书声永远那么响亮,听课的眼神永远那么专注,渴求知识的心灵永远那么虔诚。虽然生如苔花一样在这贫瘠的土壤,在这阳光鲜少照到的地方,他们仍心怀花开的梦想,奋力拼搏,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愿生如苔花的每一个人,都能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心存光明,不放弃,不自卑,默默努力,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柳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在我家的花台上,有一棵很高、很大、也很大的芭蕉树,它是我和弟弟最爱的花之一,因为它的枝叶可以做成花盆,叶子可以做成书签,而且可以做成一个花盆,花盆上还有花朵,有一个是的,一个是白色的,一个是紫色的,一个是红色的。它的叶子是三角形的,有一个是绿中带绿,还有一个是的。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它就会像一个巨大的绿色的巨型扇子,扇风的时候,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叶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洞,里面还有许多,这个洞里面还有许多小孔,我们在炎热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吹出来凉快。
有一次,我在做作业,它在我的本子上,我写完作业后,它就像一个小卫士,守护着我的作业本。每次我做完作业后,就会去看看它,看看它到底在干什么,看它到底是不是在帮我做作业的时候,它是不是在帮我把作业做完。每当我做完作业后,我就会去看我的芭蕉树,每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都会很开心,因为在这样的时候,我会很快乐。它还是一位医生,每一次我去看它的时候,医生就会说我的作业做完了,你能去看看芭蕉树吗
我爱芭蕉树,因为它的美是无限的,因为它的叶子是无私的。
严寒的冬天,腊梅花处处盛开。
腊梅花有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由于品种各有不同,它们的花型大小、花瓣的数量也各不相同。有的开起来一串串的,就似冰糖葫芦;有的开起来就似盛开的桃花,灿烂无比。然而,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每到三九严寒,就会迎风怒放,尤如婀娜多姿的仙女,展示出秀美多彩的丽质芳姿,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腊梅花虽然不及牡丹花妖娆,但却比牡丹花清雅;虽然没有荷花高洁,却有着不畏严寒的傲骨;虽然不似菊花这样雍容华贵,却能在寒冬里给人们预报春的信息。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爷爷这首《卜算子。咏梅》词,对腊梅花进行了最精彩的赞誉。
我也喜欢腊梅花,然而,我喜欢的不只是它不畏严寒的傲骨,更喜欢它不与群芳争艳,不计名利得失,默默充当春天使者的高尚品德,尽管春天山花烂漫之时,它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然而,却正如毛爷爷所赞美的这样,只有“她在丛中笑”。 …… 此处隐藏:146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