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族银妆素裹的白菊,这株菊花的花冠细长而弯曲,白嫩细腻的瓣,上短而下长。上部的花瓣如同无数小手伸出,下部的花瓣层层叠叠,像虬龙的爪子一样刚劲有力,鹅黄的底儿泛着着清淡的光彩,色调是那样自然、和谐。叶脉络清晰,叶边的小齿涂着一些红晕。菊花那纯白的颜色让我知道了秋姑娘把人间变成了白色。树,开始落叶了。枯黄的叶子落到大地上,慢慢堆成了一座小山,踏上去软绵绵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哦,秋姑娘把人间变成了黄色。
散完步,我知道了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同学们,你们又懂的了什么?
暑假,我去了石城,听说那儿要经过被称为莲乡的广昌,那里有许多“君子”荷花。
我心里非常激动,一想到可以马上见到美丽的荷花,我便兴奋不已。
路经广昌,从车窗往外看,哇!田野里莲花一望无际,简直是莲的海洋,碧绿的莲叶随风荡漾,犹如海浪,那“海浪”中的荷花犹如美丽的仙女,让人看到觉得神清气爽。
一阵风吹来,这些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仙女”在绿色的“海洋”中欢快地跳着“水上芭蕾”。
看着这些荷花,使我想起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但六月的荷花好看,七月的荷花也丝毫不比六月的逊色。
荷叶绿得鲜亮,荷花红得清纯。
因为它的品格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它来比拟“拒腐蚀,永不沾”的高风亮节。
到了石城,荷花虽然没有广昌的多,但也不少。
离开石城,不见了绿色的“海洋”,眼前呈现的是金色的“海洋”。
你看那金色的田野,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谁说秋天才是丰收的季节,夏天不也是丰收的季节吗?田野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农民伯伯们正辛勤地收割着成熟的黄澄澄的稻子。
这么热的天,在田里干活儿一定很累,我不由得佩服他们。
这时,我想起了《锄禾》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不正是他们真实的写照吗?妈妈还告诉我,收完稻子他们马上又要夏种……农民伯伯们真辛苦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
夏天的田野——美丽的田野,丰收的田野,给我启迪的田野。
站在楼上看风景,效果真好。
或许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不管怎样,那都是很美好的体验。我们依旧为了自己那小小的梦想而奋斗着,疲于奔命着。
我喜欢享受新事物,发现新事物,同时又从潜意识里害怕新事物。
有专家说,这是由于我们内心都渴望安定。
我将小说都收拾好,尘封起来。等明年的今天,再重新打开。我和它们告别,似乎是要分别很长时间。可是我知道,也就是那二百多天而已。
二百多天,足以让一个小生命从母体里孕育出来。
我的怀念,我的渴望,以及我的结果。都在里面。太多的执念,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了。那么多的情感抒发,最终都没有了着落。
我在正禾吃饭,对面有一对情侣。我感慨自己面对人家卿卿我我时云淡风轻的感觉。是不是见怪不怪,见多了就不觉得稀奇了。或许这是我们变成大人的第一步。 去逛书店,看到书架上摆着一本《大林和小林》,张天翼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写给小孩子看的,我却不觉幼稚。
因为幼稚的东西,常常给人安全感。
中考之前那段时间,我看电视只看懒羊羊和大耳朵图图。不知道为什么,什么电视连续剧都不愿意看。只是看到这两部的时候,看到懒羊羊和图图的时候,心里迷茫而惶恐的心才感觉到踏实。
英子坐在我身边,一直陪伴我。无论什么时候见面,无论我们相隔多久没有见面,我们的关系始终不变,热情始终不减。
我想,无论是什么感情,都需要双方共同维持。只要其中一方除了差错,就坏了。
烟雨楼位于如意洲之北有个小岛,原名千林岛。由于青莲簇拥,故康熙皇帝在石褐上题名“青莲岛”。从如意洲越曲桥登岛,南有门殿3间。穿过门殿,迎面为二层楼一座,卷棚歇山布瓦顶,上下围廊以苏画装饰。前檐高悬乾隆皇帝题写的云龙金匾“烟雨楼”,楹联为:“百尺起空蒙碧涵莲岛,八窗临渺弥澄印鸳湖。”乾隆皇帝南巡,在嘉兴南湖鸳鸯岛上,见五代吴越文陵王钱元潦所建烟雨楼,布局灵活,造型秀丽,回京后遂按烟雨楼意境,在山庄仿建。登楼北眺,澄湖碧空如洗,万树园莽莽无际,每当山雨迷蒙、风卷云低,湖山若隐,
雨雾如烟,雨态烟容,令人叫绝。
烟雨楼与门殿之间是个规整的方院,月台下两座石雕须弥座上曾有铜鹿一对。院内石松苍劲挺拔,其中一棵南倾穿檐,枝繁叶茂,若翳若盖,正合康熙皇帝“依松为斋”的筑园思想。院周围廊壁上,开十面形态各异的什锦窗,丰富了庭院的空间画面。
出围廊东便门可达一座方亭,隐藏于山石中,亭中有精雕汉白玉石桌。临亭东望,磬锤峰倚天而立,金山岛宛似琼楼仙境沉浮于烟海。方亭之北 …… 此处隐藏:139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