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立意要注意几点:
一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人叙事要反映真实内蕴与审美价值,写景状物要揭示蕴含于景物中的思想情趣以及象征意义,比如对人物的刻画反映一个人阳光般的心态,温暖他人的行为,揭示生活的美好等。
二是揭示出能启迪人、净化人的生活哲理。就二次质检这个题目辩证分析,就可以分析出困境与奋斗,黑暗与阳光,冷漠与关爱,嘲讽与激励等包含着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的哲理。另外,材料所揭示的一些事物如歌声、掌声、舞台、荣誉等等都给人启迪和联想。
三是彰显时代特色。要把握时代脉搏,推崇社会新风,力求清新纯朴,醒世警人,即便写故事新编,也要翻唱杨柳新枝,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赋予其新的内涵。总之,平时要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挖掘自己身边的生活,正如路边之石,你不留意的话,那只是些极普通的石头,一旦你成为一个有心人,就立刻能发现那千姿百态的美,没有生命的石头也会变得风情万种。在考场上就怕考生“糊”文章而不是写文章。《拥有阳光》这个题目,往往会让一些同学觉得简单,可以“驾轻就熟”,快速成文,写幼儿园小朋友的笑脸像阳光,写同学的关爱像阳光,写公交车售票员的服务像阳光,这样的立意既俗又滥,已经不可能让人感动。
议论文的文意则应是显豁的、直露的。“观点要亮”是许多专家谆谆告诫考生的至理名言,不能当成耳旁风。古人写说理文就讲究以理领先,即在文章开始“亮剑”———摆出观点,抢占机锋。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不先说那最想说、最要紧的十件事,而是先从说理入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个大道理摆得入情入理,让太宗想不听都不行,然后切入主题。
本文若写议论文,最好确立分论点,逐层论述。具体写作时可按以下思路展开:①取“拥有阳光就是拥有爱和温暖”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一:我们时时享受着阳光般的关爱;分论点二:我们要尽己所能,向身边的人奉献温暖。
②取“拥有阳光就是拥有乐观的心态”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一: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就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论点二: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就能感染周围的人一起快乐起来。
③取“拥有阳光就是追寻光明、灿烂、生机”的含义立论,等等。
盘点作文的三个误区
盘点这次作文,考生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主旨意识淡薄,严重点说是缺失。缺少了明确主旨的文章就缺少了精、气、神,缺少了灵气。具体说有以下三点:一是没有把“阳光”这一具有比喻义的意象内涵还原,明确表达。即全文没有明确“阳光”为何意,老是在外面兜圈子,就是不切入主题。一位同学在开头这样写道:奔跑、追逐、跳跃。我们向往阳光,我们信仰阳光,我们希望长得更高更接近阳光。阳光可以是一团炉火,阳光可以是寒风吹彻的晚上的一盏灯光,阳光可以是孤寂心湖的一丝暖流,阳光可以是陌路而过的一缕暗香。
应该说,这个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很不错,语言老到,颇有文采。但阳光具体是什么,打死都不说。就差这么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比如,在开头加上一句“阳光就是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这篇文章立刻会阳光灿烂,满篇生辉,至少可以提高5分。也有的同学仅仅设置了“拥有阳光就会取得成功”、“拥有阳光就会提升人格魅力”等几个分论点,就是不说阳光是什么。有分论点固然不错,但缺少统领,文章不还是散沙一盘吗?
二是把“阳光”的内涵泛化。这种感悟生活类的作文,首先应注意审读原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原材料的观点和态度,找准立意的切入点。但不少考生胡乱抓住某一点就随意生发,把“阳光”理解为“宁静”、“细心”、“坚持不懈”等,就很牵强了,总不能把什么都说成是“阳光”,把“阳光”万能化吧?这就如同打靶,不能正中靶心,总是打在边上,如何能得高分?
三是文章的思想不积极,不健康。立意的高低决定了文章的质量。虽然议论文讲究论述深刻,语言活泼俏皮,富有思辨意识,能辩证分析,善于质疑与批判,但观点要正确,涉及到有关方针、政策、公认的道德观念等方面,不要失之于偏颇,不要“走钢丝”,免得摔得头破血流。有部分考生偏偏喜欢“走钢丝”,唱反调。
这次就有考生写自己的生活一片黑暗,父不疼母不爱老师不喜欢,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温暖,渴望阳光。这就与题目相悖与材料不符了,属于立意不高之列。也有的写早恋,把“拥有阳光”理解成“拥抱女孩”,又写不出什么内涵,呈低俗化倾向。
至于有的考生根本没有提及阳光的含义,仅仅写了自然界的阳光,那就离得更远了。
附 例 参 考
1、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 …… 此处隐藏:113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