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前指导】
苏格拉底说过:“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他告诉我们,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劳动。世界是劳动的艺术品,没有劳动,就没有世界。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使人变得高尚。人只有在劳动中才有价值,才能得到报酬,才找到了快乐的源泉。
快乐是创造。快乐,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如果你能够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和智慧灌注到它里面去,创造幸福,你就找到了快乐。快乐是奉献。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快乐,那是神话。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索取。而是奉献。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人们,让他人分享,无疑是最大的快乐。
话题作文《快乐》的分析
题目
世界上什么最快乐?有人说艺术家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艺术品,有人说是孩童在沙滩上搭建城堡,有人说是母亲为初生婴儿洗澡,有人说是医生手术成功,给病人带来第2次生命??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一、)对作文题目的分析
“快乐”作为每个人都曾经拥有的主观体验,首先确保了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从命题角度讲,可说是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题目的公平性。再则,这话题给学生设置的限制性条件也极少,基本不在审题上给学生设置障碍,让考生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从这个意义来理解学生作文佳作迭出,也就很正常了。
(二、)出现的问题
1、对“快乐”理解过于肤浅
从材料提供的四种幸福来看,共同特征是快乐的获得,应该是努力的结果,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学生作文对快乐的理解更多地局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A、“获得帮助后的快感”。比如有学生作文题目就为《受到帮助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在中国,向来视“奉献”为高尚,视“简单索取”为龌龊,于是,显然,这样的文章格调是不高的。
B、童年的欢乐。比如有学生直接取名为《回忆总是美丽的》,在文章中,写了自己小时候和一群小伙伴玩耍,无忧无虑——这当然是一种快乐,但这种文章一味停留在过往的岁月,而无视现实生活中更多成长的欢乐,也有简单化之嫌疑。此外诸如以家庭快乐,校园生活的快乐为题材的文章也具有同样的弊病。
C、快乐,只有快乐。这种文章很多。一篇文章交待了很多场景的快乐,比如好多文章以自己是“天使”、“精灵”的身份出现,去寻找人间的快乐,然后一路看到很多快乐的场面,最后感慨:都说天堂好,看来人间才是真正的乐园。这种文章的毛病是多重的,首先是几个场景的快乐是同一个层面的快乐,缺少递进,升华,给人感觉文章很单薄。再就是缺乏辨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没有区分哪些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哪些快乐是简单的表面的快乐,哪些快乐是我们所期待的,哪些快乐是我们应该批判的。
D、视龌龊为乐。一篇文章写自己向来擅长于搞恶作剧,一次自己在老师坐的凳子上粘了强力胶,老师坐下去起来后,连同凳子拔起来,全班同学笑成一片,他很得意,认为自己给同学带来了快乐,所以自己也很快乐。
E、享乐主义。写快乐了,就绝对化地提出快乐至上的观点,最后呼吁让我们摒弃一切烦恼,尽情拥抱快乐吧。这种文章缺乏以“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快乐的存在必须以“痛苦”的存在为前提,最起码快乐与痛苦应该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痛苦就无所谓快乐。有一句话不是说了嘛,痛苦是无边的天空,快乐是满天的星星——快乐只是起着点缀的作用。所以我还是很赞同其中一篇作文的说法:乐总是过得很快,那么乐之外的该是什么呢?自然是平
淡、痛苦了。的确企求快乐长存是奢侈的,享受平淡,通过去战胜痛苦来求得快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也就是说,写快乐,却回避痛苦,这种文章是不够厚重的。
在阅卷过程中有两篇文章给我印象深刻:一是写圣经中勇士参孙消灭了敌人,在胜利之后的快乐中被叛徒谋害,还提到阿喀硫斯在取得成功后放纵无度最后导致一死,由此提出快乐获得后该怎么办,快乐与放纵是怎样区别的观点,显得很有深度。
另一篇文章提到的观点是摘树上的苹果,树太高,你只能找楼梯,人生就是这样重复着寻找苹果树,摘苹果的过程,这期间,你必须放开眼光去寻找,你必须不断增长自己人生楼梯的长度,这个过程就是快乐的,能否最后摘到苹果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了,由此提出过程之乐,奋斗之乐,很能给人启发性的思考。
2、审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作文实际要你写的是你的快乐观,但很多人通篇写了母爱的伟大、高尚的友谊的伟大,却单单没有提到快乐。这就好象人家给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也好,清蒸也好,可是你不用这条鱼去做菜,却拿一块肉去做菜,显然是不合要求的。这种文章归根结底缺少的就是一句点题的话语“拥有伟大的母爱(友 …… 此处隐藏:124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