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一句叮咛,虽是疑问的句式,却显得格外真切、坚定与诚恳。孩子与父辈之间,能是这样亲密的关系:能够彼此倾诉,彼此安慰。
傅雷说,“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强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一句平和而温柔的话,竟能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它是一位父亲的叮咛,是最真实的了。
父辈短短的一句话,总是能安抚儿女精神之消沉,内心之疲惫。他们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着最坚实的后盾、最温馨的港湾。听听这父辈的叮咛,足以令人感到安心。
“我祝福你,我爱你,希望你强、更强,永远做一个强者,有一颗慈悲之心的强者!”傅雷将他对孩子最为真挚的希望融入了这一句叮咛之中。
他希望儿子深刻的思考,做有修养的青年,重视做人,且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叮咛中蕴涵着的不仅是温情,更是傅雷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傅雷和傅聪父子情深,而傅雷同良师又同益友一般,尽到了一个引导着孩子的、一位父亲的职责。这一句句叮咛,背后是无比的期望,是远隔万里的牵挂与思念,又如暖阳般照进无数人的心中。
我不禁想到了《背影》中,那位略显笨拙的父亲那一句“你留在此地,不要走动”,看似简洁明了,实则内涵无穷。
就这样一句叮咛,满怀着的是无穷的爱。父辈不善言辞,但他们对我们的关怀,也许就体现在一件裘皮大衣,一个新鲜的橘子,一封千里迢迢的信中。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也是同傅雷对他的孩子那般爱我啊!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多喝些水”,“多吃点青菜”,“多穿些暖和的衣服”,“早点睡觉”……父亲想说的,绝不仅有这些,那些深藏在叮咛背后的情感,只得由我们从心底去领悟了。
成长路上,风雪载途,有你相伴,即是最美好的记忆。
——题记
傅雷,一位出色的翻译家;傅聪,一位出色的钢琴家。一脉相承的,不只有血缘,还有那颗包容万物、澎湃向上的心。
有人说,傅聪的成长全拜傅雷所赐;有人说,傅聪本可以更好,只是由于傅雷严厉的扼杀,止步于此。
我都不同意。
傅雷替傅聪谋划了一切:高潮、低谷,无微不至地替他打点生活中的苦痛与喜悦。他不惜一切送傅聪出国,追逐音乐之梦;而傅聪,同样接纳了傅雷的缺点:他的偏执、他的严肃、他的坏脾气。远在他乡,事业低谷,傅聪也不曾忘掉执笔为父亲写那一封又一封的回信,以回应父亲的牵挂与思念——信里头,他风轻云淡地描述异乡的苦,独自咬牙担下疼痛,告诉父母:别担心我,我过得很好啊。
他们有过争吵、有过不合,可对抗之后,他们仍深爱彼此,愿为对方一点一点磨平自己的棱角,想来,兴许这便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真实写照。
回忆翩然而至,我与父亲便也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吧。那一阵,考试频繁失利,我心情烦闷,自我放弃般地旷课在家打游戏。犹闻门把转动的声音,已经迟了,父亲大步走了过来,我只好硬着头皮装作若无其事——恐慌之间,游戏里操控的小人儿坠入万丈深渊,一命呜呼。“你死了。”父亲开口,声调却没有丝毫怒意。“额……我今天不舒服,请假……”被一语拆穿,我干笑着,胡诌理由应付父亲,“刚刚才开始,我就玩了一小会儿……”“恩,再来一局。”我疑惑,可父亲不容置疑地摇了摇头,示意我打开游戏。一局、两局、三局……我一次又一次葬身深渊,而屏幕上的小人只是笑着,看不出痛苦。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父亲只是静静看着我,没有半分让我停下的意思。——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度过了悬崖,通关。父亲轻声说:“看,你不是能过去吗。”——看啊,你不是能过去吗?醍醐灌顶之言,我恍然大悟父亲的良苦用心,后奋进学习,得以赶上。为此,我一直很感激父亲,感激他对一个小小孩子脆弱自尊心的包容,感激他对一个小小孩子谎言的保护。
成长路上,有你相伴,真好。
这是一本载着温情与艺术的书。
该书的内容无法全面概括,只能大致分类:艺术与哲理。艺术涉及方方面面,关于诗词论李杜,关于音乐谈莫扎特,关于写作议罗曼罗兰,等等。不同于客观评价,倒是个人想法居多,主观色彩浓重也是一大看点。至于哲理,可就多了,如沙砾般细碎,却句句受用,在此不一一列举 …… 此处隐藏:44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