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致辞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惜粮食,文明用餐”。说到爱惜粮食,相信很多同学就会想起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就是李绅的《悯农》,他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老师也想把两位名人节约粮食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第一位说的是传奇皇帝朱元璋,这位布衣天子在打江山和坐江山时,规定自家的餐桌上每日上的是三菜一汤再加一碗白米饭。就是在他生日的晚宴上,其岳母自作主张多加了几道菜,也得到他的批评,席间小孩洒了几粒米,他瞪着眼睛,自己以身作则夹起掉了的米粒,并吃掉。他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第二位是一代伟人我们警爱的周。周向来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
但是,看看我们食堂的餐厅里,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学很是挑食,饭菜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还有同学甚至有的菜一口都每吃。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有人统计每年宁波餐桌上倒掉的`饭菜浪费值10亿元。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死去。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说,我们的同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更要注重合理的的营养吸收。那就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学生吧!学校会对各班浪费情况进行评比。
另外,在文明就餐上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几点:
1、安静
包括进餐厅,排队领饭、汤,就餐过程不说笑,餐具轻摆放,吃好后安静离开。
2、有秩序
排队进餐厅,管理的老师同学要严格要求。对纪律不好的班级和同学要求整顿好再进入。
3、卫生
保持桌面整洁。不把食品带出食堂。食堂边的楼梯经常有饭菜,校园也时常有果皮。
上周,学校对小干部进行了培训,希望积极发挥管理、督促作用。班主任老师要每天下班级了解学生就餐情况,每桌指定管理小干部,经常听取小干部汇报,班级开展评比活动。同学也积极监督检举。学校也每天安排人员进行检查记录。每星期进行一次统计,学期评比。
最后,希望我们全体同学能共同努力做到“节约粮食,文明就餐”。
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面对这样的现状,你还能心安理得地浪费每一粒粮食吗?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米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生活、对待未来的态度。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近日,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20xx年年会在山西晋城举行。论坛以“传承经典,立德树人”为主题,由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组委会、晋城市教育局、中共泽州县委宣传部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国学爱好者200余人参加。
围绕“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的理论和理论构建,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教育部原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强调,传承经典首先要回归经典,敬畏经典,通过厘清经典之本义来认识经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安春研究员认为,经典的传承不能墨守成规,应基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之“精神要义”与立德树人之“发展导向”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之本”相结合。而提升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国学素养,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的重要保障。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秘书长雷原提出,育人的基本方法包括亲近自然、勤耕精艺、养蒙读经、尊师好学乐群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中学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亟待改善。
“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是本次论坛关注的重要内容。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开展国学校本教材研发,并形成了“1+X”全学科国学教育模式。北京星火小学将经典融入校园情境,创办“齐家读书会”,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水泥厂学校的燕都书院设置了“小水滴”校本课程、入泮课程、国学微课程。北京垂杨柳中心小学通过网聚名师大家,孵化课程,以此弘扬传统文化。
选人用人关乎国之根基,质量意识须臾不可松懈。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是我们党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时代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为进一步做好选人用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紧紧围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进一步突出公正用人、精准科学、全面从严等要求,为提高选人用 …… 此处隐藏:2595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