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45/55 荧光/磷光/发光
分光光度计
使用说明书
美国Perkin Elmer公司 王国强 黄建权编译 2002年4月
一、理论基础
荧光、磷光、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均属于分子发光。现将其原理简介如下:
室温下,大多数分子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后被激发为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若返回到基态时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被称为“发光”。
每个分子具有一系列严格分立的能级,称为电子能级,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了一系列的振动能层和转动能层。图中基态用S0表示,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和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分别用S1、S2表示,0、1、2、3 表示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能层(见图1),第一、二电子的激发三重态分别用T1和T2表示(见图2)。
图 1 荧光的能级图
1、荧光的产生
当分子处于单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时,去活化过程的一种形式是以10~10-6秒左右的短时间内发射一个光子返回基态,这一过程称为荧光发射(见图1)。 2、磷光的产生
从单重态回到三重态的分子系间跨越越迁发生后,接着发生快速的振动驰豫而到达
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上,当没有其他过程同它竞争时,在10~10秒左右的时间内跃迁回基态而发生磷光(见图2)。 由此可见,荧光与磷光的的根本区别是:荧光是由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的跃迁产生的,而磷光是由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
-4
2
-9
图 2 磷光的能级图
3、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的产生
某些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吸收了反应时产生的化学能,而使反应产物分子激发
至激发态,受激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了一定波长的光,这种吸收化学能使分子发光的过程称为化学发光。化学发光也发生于生命体系,这种发光被称为生物发光。
二、仪器简介 1、仪器原理
图 3 LS45/55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图
用于测量荧光/磷光/发光的LS45/55是由图3所示的五个主要部件组成的:光源、激发光单色器、样品池、发光单色器及检测器。
由光源发出的光经激发光单色器得到所需要的激发光波长。如其强度为I0 ,通过样品池后,由于一部分光能被荧光物质吸收,其透射光强度减为It 。荧光物质被激发后,将发射荧光。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的方向进行。为了消除可能共存的其他光纤的干扰,如由激发光所产生的反射光、瑞利散射光和拉曼光,以及为将溶液中的杂质所发生的荧光滤去,以获得所需要的荧光,在样品池和检测器之间设置了发光单色器,荧光作用于检测器上,得到了相应的电信号,经放大后再记录下来。 (1)激发光源:在紫外-可见区范围内,氙灯最为常用,而又分连续和脉冲氙灯。LS45/55采用的是脉冲氙灯。二者比较如下:
所以采用脉冲氙灯的LS45/55不需附件,可直接测定荧光、磷光及发光。 (2)样品池:荧光用的样品池需用低荧光的材料制成,通常用石英,形状以方形和长方形为宜。
(3)激发单色器:用于选择激发波长。
(4)发射单色器:用于分离出荧光/磷光/发光的发射波长。
(5)检测器:荧光的强度通常比较弱,因此应采用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并与激发光成直角。
LS45/LS55的标准检测器检测下限为650nm,若要测到900nm则应选择红敏倍增管。
三、软件应用
(一)、仪器状态菜单的应用
图 4 仪器状态(Status)菜单
在仪器状态(Status)菜单(见图4)中的应用(Application)项下的下拉菜单中的LS-55 Status中点击,则出现图5的菜单。
图 5 仪器状态菜单
此菜单中的各部分,均为动态对话框。点击其中任何部分均可进入下一级菜单,通过参数上的设置,直接用软件控制仪器。
如点击左上角的光源部分(Source),随即出现图6的菜单:可实现光源的开关、及荧光、磷光和发光测定模式的选择。
1、荧光测定模式的设置
图 6 荧光测定模式的设定
在红色的“Luminescence Mode”中“fluor(荧光)”,即可选定荧光测定模式。通过点击右上角的红色数字“1(氙灯开)”或“0(氙灯关)”,即可控制光源的开关。 2、磷光测定的设置
在红色的“Luminescence Mode”中“phos(磷光)”,即可选定荧光测定模式(图7)
图 7 磷光测定模式的设定
图7在磷光测定模式下样品受脉冲氙灯光源激发后的测定条件。氙灯每闪亮一次所产生的能带峰其带宽不超过10us。在此期间,受激样品所产生的磷光达到最大强度值I0,然后按指数曲线衰减直至消失。样品光电倍管要等延迟一段时间(td)后才开启,所以不会与光源的闪亮时间重合,门限时间(tg)─ …… 此处隐藏:192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