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块。但是病毒分离对于进一步的确诊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细胞培养基础上采用特异性抗血清或结合有荧光抗体(FA,fluorescent antibody)的抗血清的电子显微技术。在荧光抗体染色方面,美国国家兽医实验室(美国农业部,动物与植物健康管理中心,美国爱阿华州)已经研制出了抗猪腺病毒荧光抗体,但这种抗体还不能识别所有毒株的猪腺病毒。虽然抗血清不容易找到,但可以尝试用病毒中和实验对新分离到的病毒进行血清型的分型。
在血清学诊断检测腺病毒感染方面,也可以采用病毒中和技术,斑块减少中和试验或体外细胞感染病毒后的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如果发现在浓度升高的同时伴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则说明机体感染了腺病毒。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猪腺病毒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在科学研究文献方面目前也没有这种方法的报道。
在病死剖检病例中,在感染早期阶段可发现两嗜性到嗜碱性的腺病毒包涵体充满整个细胞核。在实验感染中,在攻毒24小时后可在细胞内发现病毒。在感染的晚期,可发现包涵体变小,并被一个光圈所环绕。包涵体主要集中在细胞边缘和绒毛部,可导致绒毛变短和脱落。病毒从感染开始可一直在体内持续存在至45天以后,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可检测到病原(Ducatelle 等,1982)。与荧光抗体一样,特异性的猪腺病毒抗血清也可以从美国国家兽医实验室获得。如果在胞核内发现包涵体可以怀疑为腺病毒,进一步的确诊需要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病毒抗原。
迄今为止,只有Maluquer de Motes(2004) 等在一篇文献中报道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来诊断猪腺病毒。采用猪腺病毒血清型3的型一条单链可检测到粪便样品中的病毒。PCR方法在其他血清型和其他样品中的检测目前还不清楚。
预防和治疗
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措施。虽然腺病毒疫苗已经成功应用于其他动物,但根据目前猪腺病毒的流行程度,还没有必要开发疫苗和其他的防治措施。 (徐雪芳 译 杨秀进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