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湿地的保护与开发
徐淑琴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宋军李敬超
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水利局)
摘要关键词
为了科学地保护与开发湿地,以黑龙江垦区湿地为例,根据湿地具有诸如净化大自然、调节气候等功用,阐述垦区
湿地
湿地保护
形地貌中保持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区。近"#种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鸟类约有一半在湿地生活。湿地还是许多名贵鱼类的产区,也是芦苇及其他有经济价值的野浆果类植物的生长区,被称为“第二森林”。这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了合理利用、限制开发湿地资源的重要性;根据垦区湿地过度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保护垦区湿地的对策。
湿地是指陆地和水域交汇处,水位线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一般以低水位时水深%&为界且有如下特征:以周期性水生、湿地植物为优势植物种;底层土主要是湿土;在植物的每年生长季节,底层土被水淹没!个月以上。从广义上讲,所有每年有一段时间水深不超过’&(静水、流动水、淡水、咸水)陆地均可成为湿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沼泽,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调节作用,被誉为“自然之肾”。
"黑龙江垦区湿地分布及现状
!)"
分布情况
黑龙江垦区地处我国东北边陲,土地总面积"($)$万/&%,其中耕地%##)#万/&%,沼泽湿地$#)’万/&%,占全省湿地面积的’!*,主要集中分布于!’块。沼泽湿地是水禽类的栖息和繁殖地,也是主要的渔业和芦苇产区,对于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三江平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已被列入亚洲湿地名录和中国重点保护湿地名录。
!湿地的主要作用
(!)净化大自然。以沼泽为代表的湿地能够对周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起到平衡作用。首先,湿地可以吸收大量有害的物质,在其丰富的微生物中分解、转换,起到替大自然解毒的功效,尤其对于工业污染更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另外,湿地可以大量储存碳元素,降低大气污染,同时减缓温室效应的步伐。
(%)调节气候。湿地一般位于低凹处,含有大量持水性良好的泥炭层和植物及质地粘重的不透水层,因而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湿地的比热远远大于同样面积的干地,可以起到调节气温的作用,其蒸腾作用也相当可观。三江平原湿地在一个生长季节内总蒸发量就达"(亿&$,其中植物蒸腾量为$!亿&$,这势必对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湿地产生的晨雾还可减少周围土壤水分的丧失,对农业生产相当有利。
($)滞洪抗旱。湿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湿地土壤的草根层和泥炭层的孔隙率达’#)#*+,#)$*,含水和持水能力均很强,每公顷沼泽湿地可蓄水-!##&$,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洪水被储存于湿地土壤中或以表面水的形式保存在湿地中,直接减少了下游的洪水量。湿地植被也可减缓洪水流速,因此避免了所有洪水在同一时间到达下游,这个过程降低了下游洪峰遭遇形成的不利状况,并使之平稳缓慢下泄,延长洪水在陆地的存留时间。洪水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从储存的湿地释放出来,一部分在流动过程中通过蒸发而提高了局部空气湿度,一部分下渗补充地下水而增加地下水储量,实现水资源的时空有效分配,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是良好的珍稀动物栖息地。湿地独特的生物链让每种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湿地适于各类生物,是各种地
!)!湿地现状及问题
自%#世纪"#年代初期!#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以来,经
过$#余年的开发建设,到-#年代中期,已开垦耕地"($)$万对解决我国粮食生/&%。这无疑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
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也破坏了一些次生林和大量湿地资源。据统计,农垦初期,全垦区计有湿地资源到!,,,年,未垦湿地只剩$#)’万/&%,仅占整个!%-)’万/&%,
湿地面积的%$)(*;如垦区三江平原目前湿地面积也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万/&%下降到现在的!%)(万/&%。湿地资源的大量破坏,至少引起了以下$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过度开发,造成灾害频繁发生。湿地资源的破坏,致使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灾害性气候频繁发生,动植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垦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江平原的旱灾发生频率为%$)-*,涝灾发!,’,年的%!年间,
生频率为$$)$*;而!,(#+!,,#年间,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分别上升到$$)$*和.(),*。!,’#年和!,-!年均为洪涝年,!,-!年的洪水比!,’#年的小,但是!,-!年的受灾面积却比!,’#年的大,达到"$)$"万/&%,其中仅绝产面积就达到"#万/&%,减产粮食!!)%"亿01。
(%)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三江平原是亚洲东
(下转第.(页)北部多种濒危水禽极为重要的繁殖地,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