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结论
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可以在前面增加章节。
本课题采用熔盐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锌,并对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无论是以锌粉为反应物的直接熔盐法还是以Zn(CH3COO)2·2H2O和NaOH(Na2CO3)为反应物的两步法,所获得的产物均为纯净的氧化锌。
2. 采用以锌粉为反应物的直接熔盐法所获得的产物,形貌呈纳米棒状;而采用以Zn(CH3COO)2·2H2O和NaOH(Na2CO3)为反应物的两步熔盐法,产物形貌完全为粒状,或仅含有少量的纳米棒。因此,直接熔盐法为制备一维氧化锌的有效方法。
直接熔盐法合成氧化锌时,产物尺寸随熔盐类型(LiCl·H2O、NaCl、KCl)而异,熔盐NaCl导致产物明显长大;熔盐类型不变,保温时间延长或采用缓慢升温的情况下,产物尺寸也明显增大。
3. 采用直接熔盐法合成路线时,荧光发射峰的位置不随熔盐类型或熔盐用量而变化,在波长为495 nm处有较强的绿光发射峰;仅当熔为KCl时,在380 nm附近存在极其微弱的紫外发射峰。
直接熔盐法合成路线,绿光发射峰的强度受熔盐类型、热处理参数以及熔盐用量等的影响很大:I(NaCl)>I(LiCl·H2O)>I(KCl);熔盐用量大,荧光强度反而弱;保温时间越长,发光峰值越高;缓慢升温较到温入炉,峰值高。
4. 比起直接熔盐法,两步熔盐法合成的产物,不仅得不到形貌良好的一维产物;而且荧光强度小1~2个数量级,发射峰的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 结论一般包括研究结果或工作成果、建议和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结论是全文的思想精髓和文章价值的体现,要简单,明确,篇幅不宜过长,是对所进行工作的情况和研究结果或工作成果的概括总结,在措词上应严密,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