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备考植物病虫害复习
食叶类害虫:Ⅰ、判定依据:1.以咀嚼式口器取食健康植株的叶片,造成缺刻、孔洞、甚至将整株叶片吃光,被害植物下的地面上往往布满虫粪、残叶,枝叶上还常挂有虫茧、丝幕等。2.不同目的的食叶害虫取食植物的虫态有可能不同。3.食叶害虫大多营裸露生活(少数卷叶、营巢),因此受气候、食物和天敌因子的影响较大,表现为虫口消长明显。4.某些食叶害虫产卵集中,繁殖量大,并具有主动迁移和扩散的能力。5.一些食叶害虫发生有周期性,其种群数量常经历初始、增殖、猖獗和衰退四个阶段。Ⅱ、类型:刺蛾类、毒蛾类、尺蛾类、枯叶蛾类、舟蛾类、蓑蛾类、夜蛾类、天蛾类、螟蛾类、卷蛾类、其他食叶蛾类、蝶类、叶蜂类、甲虫类、蝗虫类、食叶动物。
钻蛀性害虫:Ⅰ、判定依据:其主要虫期在树木组织内度过,能以咀嚼式口器取食物皮部、木质部和形成层,并蛀蚀形成虫道,破坏树木养分、水分的疏导和分生组织,轻则使树木长势衰弱,重则使其迅速死亡。由于这类害虫在虫道内长期营隐蔽性的生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天敌种类少且寄生率、捕食率低,因而存活率高,种群相对稳定,防治难度大,是一类最具毁灭性的园林植物害虫。Ⅱ、种类:天牛类、吉丁甲类、小蠹类、象甲类、木蠹蛾类、透翅蛾类、茎蜂类、潜叶类、其他钻蛀性昆虫。
地下害虫:Ⅰ、判断特点:1.寄主范围广 2.生活周期长 3.与土壤关系密切 4.危害时间长。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危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Ⅱ、类型:蛴螬类、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类、根蛆、蟋蟀类、白蚁类。
第一章——第二章问题解析
1、植物病害发生应具备哪些基本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植物生病的?
基本因素: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给分点)。
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影响到寄主植物对病原物的抗病性,同时环境通过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发育,也会影响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性。只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的情况下,植物病害才会发生。(给分点)。
病原物对寄主植物均具有致病作用(给分点)。
寄主植物本能地抵抗病原物的侵染而具有抗病性(给分点)。
2、简述真菌的症状特点。
病状:坏死(给分点)、腐烂(给分点)、萎蔫(给分点)。
病症:霉状物、(给分点)、粒状物、(给分点)、锈状物、(给分点)、绵状物、(给分点)、
粉状物(给分点)。
第三章——第四章问题解析
1、试述植物对病原物的侵染反应。
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有四种:免疫(给分点)、抗病(给分点)、耐病(给分点)和感病(给分点)
免疫:寄主植物完全抵抗病原物的侵染,寄主完全不表现任何症状。(给分点)
抗病:病原物能够侵染寄主,但仅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不表现典型症状,对寄主造成的危害很小。(给分点)
耐病:寄主能够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并能表现典型的症状,但对寄主的产量和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给分点)
感病:寄主遭受病原物侵染后表现典型且严重的症状,并对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给分点)
2、植物病害的循环包括哪几个方面?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给分点)
病原物的传播(给分点)
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给分点)
第五章——第六章问题解析
1、昆虫纲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昆虫纲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给分点);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还有2~3个单眼和1对复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给分点);胸部由3节构成,生有3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种类有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给分点)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昆虫的生殖中心(给分点);昆虫的最外层是坚韧的外骨骼(给分点)。
2、说明害虫的呼吸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呼吸是靠通风和扩散作用,空气中含有毒气时,毒气随空气进入害虫体内,使其中毒而死。熏蒸杀虫剂就是利用这样的原理。(给分点)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昆虫的活动越旺盛,呼吸加剧,气门开放越大,熏蒸杀虫剂的效果越显著。(给分点)
第七章——第八章问题解析
1、请说明哪些属于昆虫的保护性适应?
昆虫的保护性适应是长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相适应而形成的,主要有保护色(给分点)、警戒色(给分点)、拟态和假死(给分点)
2、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翅的有无、翅的性质(给分点)
(2)口器及其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给分点)
(3)触角、胸节、胸足及其跗节特征(给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