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三峡大学专利技术)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种子配方,对岩石(混凝土)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它是集岩石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硅酸盐化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和水土保持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环保技术。
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原理
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三峡大学专利技术)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种子配方,对岩石(混凝土)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它是集岩石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硅酸盐化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和水土保持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环保技术。植被混凝土是根据边坡的地理位置、边坡角度、岩石性质、绿化要求等来确定水泥、土、腐植质、保水剂、长效肥、混凝土添加剂(三峡大学专利技术)及混合植绿种子的组成比例。混合植绿种子是采用冷季型草种和暖季型草种,根据生物生长特性混合优选而成,植被能四季常青、多年生长、自然繁殖。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的核心技术是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混凝土绿化添加剂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植被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增强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而且使植被混凝土层不产生龟裂,又可以改变植被混凝土化学特性,营造较好的植物生长环境。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植被护坡方法,如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植生袋护坡、三维土工网护坡、框格植被护坡等只能够应用在缓边坡,对于陡峭的岩质边坡就无发达到良好持久的绿化效果了。因为坡度高陡时,其他技术无法稳固土壤基材层,喷射的土层无法抵御强暴雨冲刷。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正是考虑到这些局限性,通过在坡面喷植一层结构、性质等类似空隙结构的团聚材料,基材层能够储存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解决了高边坡绿化难题。
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具体做法是:先在岩体(混凝土)面上铺上铁丝或塑料网,并用锚钉和锚杆固定。将植被混凝土基质经搅拌后,由常规喷锚设备喷射到岩石(混凝土)坡面,形成近10~12㎝厚度的植被混凝土层。喷射完毕后,覆盖一层无纺布防晒保墒,水泥使植被混凝土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防护层。经过一段时间洒水养护,植被就会覆盖坡面,揭去无纺布,茂密的青草自然生长。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岩坡防护与绿化问题,因此,我们又称之为工程绿化技术。
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的基本构造如下图所示,主要由锚钉或锚杆、网和植被基质混合物三部分组成。
1、锚钉或锚杆
锚杆或锚钉一般是用于边坡的深层和浅层锚固,其主要作用是加强坡体稳定性,其次还将网固定在坡面上。设计使用锚钉和锚杆一般为Ø12~Ø18的A3螺纹钢。其长度根据坡面岩石的岩性,结构类型,破碎状况等因素,一般硬质岩边坡可为30㎝;软质岩边坡可为45~60㎝;土石混合边坡、瘠薄土质边坡可为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