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17)

时间:2025-07-08   来源:未知    
字号:

=6563埃)为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余各条应有同样的结果。实际进行了详细测量的也是第一条。

图4.15是巴耳末系第一条各成分的能级跃迁图。图4.16表示这些跃迁产生的谱线精细结构,图中谱线的标记同4.15图中跃迁的标记是对应的。曲线是实验结果。

2、氢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观察

巴耳末系的第一线和第二线都进行过实验观察。现在对第一线观察的结果作简要的叙述。最早迈克耳孙和莫雷用干涉仪观察到这条线的双线结构,他们获得这条线的强度分布如图4.16所示。二高峰的波长差是0.135埃。由于这五个成分间隔很小,只能分解成两条。后来有好些人进行过这样的测量。胡斯登和谢玉铭精密测量了这双线的间隔,测得的数值肯定只是按上文96%。接着又有一些人获得相仿的结果,如表4.4所示。实验测得的Ⅱ2—Ⅰ1间隔都比理论值大约小了0.010厘米-1。这不可能是由于实验的误差。

第四章 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