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和说课的思考
关于教学设计和说课的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 毕华林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指某学科教学单元或课时的设计。(裴新宁2005)
观点1:教学设计是由一套系统化步骤(或程序)构成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教学设计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例如,认为教学设计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裴新宁2005,这实质上是宏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以教育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为主要目的)。
再如,认为不论哪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就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鲁献蓉2004,这实质上是教学的微观设计,是立足于已建立的教学系统,对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的设计)。
我前国内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是这种观点。(教学设计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预设、规划的过程)
观点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过程。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学习者的学习问题就是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根本的教学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有意义)学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除了各种必要的资源条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需求和表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动态的、实时地产生,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设计。
所以这种教学设计通常不强调固定的模式,而是提供有关问题解决的策略包和资源库。 不管哪种观点,作为现代教学设计,都强调以下几个方面:(裴新宁2005)(1)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2)教学设计是目标导引的;(3)教学设计关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4)教学设计强调评价手段的信度和效度;(5)教学设计是经验性的活动;(6)教学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活动。
教学设计是指在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和教师经验,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可操作过程(毕华林,2005)。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虽然教学设计的模型多种多样,但是任何教学设计活动都可以概括为三种活动:
教学分析活动、教学决策活动和教学设计的结果评价活动(杨开城,2001)。
其中分析是决策和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分析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学生),另外,教学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氛围、教师风格等)也是分析的对象之一。
在全面、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基础上,然后进行综合决策,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所以对课标、教材、学生的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前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教师教学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对课程标准的分析(解读),主要是明确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掌握课标中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以及教学建议。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对教材的分析主要包括:(1)教材的编写思路;(2)教材内容的构成及其特点;(3)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4)教材中的情景、活动、习题、材料等;(5)教材内容的价值分析(STS、科学方法、学科观念等)(茅树国,1994;毕华林,1998)教材内容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能的起点(卜玉华,2007)。
关于教学设计和说课的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现实基础。对学生的分析关键在于搞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特别是有关的相依构想和前科学概念。要深入分析学生产生这些认识的可能原因,而不是仅满足于现状的分析(杨开城,2001)。对学生的分析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和思维障碍。这就属于教学任务分析的工作了。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的分析,就可以明确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任务不同于教学目标,它是一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活动。任务分析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毕华林,2000)。任务分析关键在于明确从起点(已有知识)到终点(教学目标)之间学生认识发展的思路,从而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对学生认识发展思路的分析,明确在新知识学习中学生认识发展的障碍和关键点。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是以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方面的定向功能:(1)指导测量与评价的功能;(2)指导教学策略选择的功能;(3)指引学习的功能(皮连生,1996)。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是分列的,也可以是整合的,关键在于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综合性的决策工作。它包括:确定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基本环节、基本结构);设计不同环节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情境、问题、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等内容。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方法),即课堂教学大体分为那几个阶段(环节、板块);然后考虑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问题和活动, …… 此处隐藏:172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