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评价教育成效,便往往从评价课堂教学开始。如何评价一节课上得好与坏?便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我认为,看一堂课组织的好坏,不能单从教师入手,如果认为某教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台下安静异常,这位老师上的课便是成功的,那便大错特错了。衡量一堂课的效果,不能从这些表象入手,应从教育对象──学生的接收效果看起。学
教学时,根据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把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放在一堂上来认识。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都认识哪些分数?当学生列举出一些分数的例子后,让学生猜想一下分数是怎么回事?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后,顺应学生的“猜想”去“分一分”。例如:给学生 6个苹果,让学生岁自己的愿意去分,学生的分法简直是五花八门,有平均分的也有不平均分的。在多种分法中学生自己归纳出“平均分”的特点后,在继续分,就有目的的平均分了。正当学生兴高采烈的平均分 3个苹果、1个苹果时,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平均分得的结果用什么数表示呢?寻求用整数表示,失败了;尝试用小数、分数?但是用哪个分数合适呢/带着强烈的求知愿望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首先学生认识了二分之一、二分之二,就此顺应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折纸共同去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在合作中,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在多种折法中不仅共同认识了分数,而且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在自我表现得到满足之后,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此时教师趁机稍加点拨:如果再继续平均分能得到哪些分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呢?学生仿佛置身于分数的海洋里
正是有了教师对教材和学生透彻的了解,才使得师生湖动成功地引导着生生的湖动,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改变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具有师生互动所无法取代的独特价值功能。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积极主动的合作群体。 生生之间的互动要从多方面来考虑,需要有步骤、有目的地逐步实施。下面就互动学习的一种情况——小组合作,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探讨互动的学习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对于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来说,“什么是合作”他们并不清楚,所以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即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的自觉意识。学生学习中的合作,包括学生个体、群体之间的交往和合作。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合作学习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把全班分成四人一组,每组自己推荐一名能够负起责任的组长,在明确学习任务以后,小组内分工协作。如四个人要完成六道题,怎样合作最快?同学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四个人每人先做一道,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