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0米(现场地形限制); 5、最大纵坡:6%,最大超高横坡:2%; 6、最小坡长:65米;
7、设计汽车荷载:城市-B级; 8、排水设计重现期:2年; 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20.
1.5 沿线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气候及水文情况 1、地理位置:本段公路位于景洪市曼听湖东部
2、地形、地貌:该区属于横断山区怒山山脉之南延部分,区内主山脉走向与澜沧江水系走向基本一致,为中低山地。景洪盆地属于澜沧江断裂沉陷形成,盆地长约12KM,呈一微东南倾斜的葫芦盆地地貌。
3、气候:该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分区属亚热带湿润雨林季风气候,旱季气候炎热潮湿,雨季多雨,旱季、雨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1.7℃。
4、水系:该区水系属澜沧江水系 5、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
拟建公路沿线分布地层为上二迭统龙潭组(P2L)及上二迭统火山岩组(P2)地层,龙潭组呈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覆盖于火山岩组之上。龙潭组(P2L)岩性为黄绿色粘板岩夹砂岩、泥岩,具轻微变质现象,火山岩组(P2)岩性为英安岩、玄武岩夹凝灰岩。
(2)、地质构造
按《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一勐海幅)的构造单元划分,该区一级构造单元属滇藏地槽褶皱区,二级构造单元属三江地槽褶皱系,三级构造单元属澜沧江深断裂带橄榄坝复向(Ⅲ3),四级构造单元属曼法褶断束(Ⅳ4)。
以澜沧江深大断裂带为主体的“歹”字型构造形迹,景洪盆地以北构造线为320~340°,向南以弧形弯曲转为10~30°,以勐阿岩基为砥柱,呈向东凸出的弧形构造,澜沧江深大断裂带向北延入西藏,向南延入缅甸境内。
(3)地震
该区处于澜沧—耿马及思茅—普洱两个地震带间,具已有地震记录,该区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记录,50多年来,在澜沧江断裂带西侧澜沧—耿马地震带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