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价率政策的倒逼下,谁不高定价,谁就没有回扣空间,谁不搞回扣,谁就死路一条。在谋求高定价的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可谓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搬动了省长和书记。为了套取用于回扣的现金,药品生产企业普遍通过虚开原料、包材、餐饮、差旅、广告宣传、交通、会务等费用发票来洗出现金,偷逃所得税。药品生产企业的主要精力不是用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的管理,而是用于公关政府、贿赂医生,整个行业乌烟瘴气,极不正常。
滔天罪行之十一:让药品流通企业只能通过为医生回扣逃税洗钱,倒买倒卖税票、做两套账,让我国药品流通行业长期处于“多小散乱差”的状态。
在加价率管制政策的倒逼下,药品流通行业倒买倒卖税票、逃税洗钱极为猖獗,因为这种洗钱的方式比生产企业直接洗钱的成本要低很多。大量的药品流通企业,完全靠过票生存,这是我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多达13000多家、个个都能生存的原因。
尽管医药公司已有13000余家,但申请开张的医药公司依旧络绎不绝,因为巨大的隐性交易需要更多的医药公司来“经营”。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多小散乱差”的状况持续得不到改变,归根结底是加价率管制政策造成的。
滔天罪行之十二:让医院的药品销售完全掌握在自然人(药虫子、药贩子)手上,他们让医生行为扭曲,坑害老百姓
为了定高价,药品生产企业成立专门的公关办,大搞伪新药,公关物价部门;为了套取用于回扣的巨额现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虚列巨额开支,或倒买倒卖税票,逃税洗钱。尽管医药公司已有13000余家,但申请开张的医药公司依旧络绎不绝,因为巨大的隐性交易需要更多的医药公司来“经营”。无证经营、挂靠经营的人数数以百万计,医药代表(居间人、自然人、药虫子等)的人数已经超过医生的人数。
滔天罪行之十三:让官场腐败成风,重创政府公信力
在顺价加价15%、零差率政策的倒逼下,“高定价、大回扣”成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唯一有效的竞争法宝。在“高定价、大回扣”的非法营销体系下,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疯狂的公关众多政府官员,包括但不限于发改(物价)机构官员、药监部门官员、卫生部门官员、人社部门官员、工商税务部门的官员,还有纪委和检察院的官员……重庆、广东、湖南都曾曝光了官员与药价虚高的腐败窝案……这一次,刘振秋、周望军、郭剑英们自己进去了,这一窝案,再一次极大的重创了政府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