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史学史纲要(15)

时间:2025-07-10   来源:未知    
字号:

中国史学史纲要

三是蜀人费氏本

胡三省《》注的优点:

A校勘用力甚勤

B 注释详尽,尤精官制、地理

C深沉的民族爱国思想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来表达了亡国之痛。

*严衍(明代)的《资治通鉴补》

三、续编和改写

续写:

*刘恕《通鉴外记》十卷

*明代薛应桤和王宗林都编写了一部《宋元资治通鉴》

*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写到元代

*清末夏蘷《明通鉴》

改编:

*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南宋和东晋的情势相同,言正统则三国时期论蜀国为正统,而不与司

马光同。)

*乾隆时期的改编

*袁枢与《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A基本内容:

按照229个正题、66个附题,共305事,每件事自为首尾。

重点关注:民族关系、上层统治阶级集团的活动、农民战争。

B史学价值。

叙事清晰,便于普及。创造了一种新的史书体裁。

章学诚认为:本末之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非深知古今大体、天下经纶。不能网罗隐括。无遗无滥。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本一理也。

(11)《通鉴纪事本末》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它在记事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袁枢,南宋著名史学家。他在阅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感到翻检之麻烦,于是对《资治通鉴》进行改编,他把《通鉴》的全部内容区分门类、以类排纂,把1362年的史事概括为305个重大事件,加上标题,每事一篇,自为起讫,详细记载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其他的本末体史书:

A 明代陈邦瞻的宋元的纪事本末

B清代的谷应泰的《明纪事本末》

C清代李有棠的辽金纪事本末

第五章 传统史学的衰变

——明清史学

第一节 明代史学的演变趋势与特点

明代的文化政策:前期专制控制严密,中后期则此种局面渐有改观。原因:

(1)东南沿海城市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孕发了早期市民启蒙意识,给当时沉闷的思想界带来了新的活力。

(2)随着其时整个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明廷统治力不断遭到削弱,再也无法如明初那样保持对思想界的严格控制,导致史学特别是私人修史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

此期的史学发展,最值得注意的有三方面:

一是突破正宗理学藩篱的史论。

李贽的史著和史论

中国史学史纲要(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